|京粤馆藏联动讲好“广东故事”

|京粤馆藏联动讲好“广东故事”
本文图片

观众驻足欣赏粤籍艺术家参展作品 。 展览主办方供图
|京粤馆藏联动讲好“广东故事”
本文图片

“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汇聚了各时期粤籍艺术家140余件作品 。
展览主办方供图
持续两个多月的跨年大展“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3月9日在广东美术馆落下帷幕 。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 , 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主办 ,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学术总主持 ,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展览策划 。
近百年来 , 得风气之先的岭南美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 从20世纪初的“岭南画派” , 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东现象” , 再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 广东艺术家都以自我变革和自我创新的巨大力量 , 对中国现当代文化生态带来深远影响 。 本次展览汇合了广东艺术家及曾在广东生活工作过的各时期艺术家共140余件作品 , 全面反映广东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 。
【|京粤馆藏联动讲好“广东故事”】从“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到“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 , 广东美术馆近年频频与外地美术馆展开互动 , 同时深度发掘馆藏资源 , 讲好美术作品里的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
这场“粤籍”美术经典的跨年迎春大展留下了哪些亮点?对未来广东美术馆“一馆两区”格局的打造带来哪些启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为你一一道来 。
让岭南美术经典“回家过年”
问:自2017年举办“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以来 , 广东美术一直是备受热议的话题 。 与之前的展览相比 , 这次展览呈现哪些新的亮点与特色?
王绍强:这次展览的推出是对国家“文物活起来”号召的响应 , 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以“馆际合作”的形式 , 尝试探索广东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和展示的崭新路径与方法 。 作为2022年的迎春大展 ,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这些美术史上的精品力作能“回家过年” , 在与“家乡”人民的交流和对话中 , 激发出更多的艺术价值 。
这次展览也是继“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之后 , 从史学角度对广东近现代美术进行的又一次深化研究 。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一个开端 , 它首次完整研究、梳理和展示“广东美术百年”的形象 , 串联出近现代广东美术重要的史学节点和线索 , 打通了我们后续研究的重要“经脉” 。
而这次展览更着重于20世纪以来 , 广东美术从传统形态向现当代形态转化的过程 。 所以 , 展览不仅展出近现代美术史的经典之作 , 还有包括大量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在内的当代艺术作品 , 在梳理出美术史发展鲜明脉络的同时 , 也形成彼此“对话”的关系 。 由于展览体量有限 , 我们还有很多优秀作品无法在本次展览一一呈现 ,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梳理和研究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 , 以系列展览的形式陆续推出 。
问:从“二居”“二高一陈”到当代广东美术界 , 展览展出的“粤籍”画家群体横跨多个不同的艺术门类 。 您认为“粤籍”画家有哪些显著的共性?
王绍强:20世纪以来 , 广东文化既凝聚了自我变革的力量 , 也从整体意义上对近代中国文化变革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和驱动力 。 得天独厚的文化地理位置 , 开放和充满自信的进取心态 , 积极吸纳传统、域外的经验以充实自身的活力 , 这也造就了广东美术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特点 。 广东绘画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情境中 , 开始了从传统形态向近现代形态转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