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都市情感剧走进都市,还要走进艺术

都市情感剧一直是常拍常新、颇受欢迎的剧集类型 。
如何定义都市情感剧?中国传媒大学刘晔原教授认为:“都市情感剧属于家庭伦理剧的一个分支 , 由于只限于表现夫妻之间的婚变 , 探讨的是女性婚后在家庭和事业中的定位取向 , 探讨夫妻情感变化的原因 , 因而自成类别 。 ”这一看法凸显了都市情感剧两个特色:它是家庭伦理剧的分支 , 它更多聚焦的是婚姻关系中的变化 。
导演刘新认为:“都市情感剧主要描绘当下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曲折经历,以及面对现实问题时内心的煎熬与考验,再现当代都市青年的情感观念 。 ”此观点强调了都市情感剧的都市背景 , 其对“情感”范畴的定义更为广泛 , 除了婚姻关系外 , 也涵盖都市青年的情感变化 。 当然 , 都市情感剧对现实的强烈关切 , 也让它与一般的言情偶像剧区别开来 。
综合言之 , 都市情感剧以都市为背景 , 注重表现都市人的爱情态度、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 探讨转型时期中国人的情感态度、体验与变化;都市情感剧具备强烈的现实感 , 是展示时代精神、价值取向的一扇窗口 。
近年来 , 都市情感剧成为荧屏的一个热点 。 这一段时间 , 就有多部高热度或高收视率的都市情感剧亮相 。 比如 , 2021年岁末的《不惑之旅》《小敏家》《爱很美味》 , 2022年的《完美伴侣》《婚姻的两种猜想》《我们的婚姻》《相逢时节》……近期的都市情感剧紧跟时代变化 , 充分彰显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呼唤优良家庭价值的回归 。 与此同时 , 都市情感剧的过度“精英化”、痴迷戏剧冲突而流于狗血等弊端 , 也值得省思 。
奏响“变奏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 都市日益成为国人重要的生活空间 , 都市文化也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潮流和价值取向 。 从“乡土社会”迈入“都市文明”的过程中 , 国人传统的情感理念与新兴的价值体系必然产生摩擦与碰撞 , 爆发了新的冲击、新的困惑、新的矛盾 。 这为都市情感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宝库 。
作为都市人情感发展与变化的一面镜子 , 都市情感剧应时而变 , 不断奏响新的变奏曲 。 这是现实主义的内在要求 。 就像知名编剧赵冬苓所说 , 现实主义要能够传达时代精神 , 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表达创造者审美态度 。 这就决定了作为现实题材的都市情感剧 , 要扎根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呼应现实 , 从变化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新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 真切地反映现实规律、回应时代需求 。
因此 , 近期的都市情感剧有了三个鲜明变化 。 其一 , 传统婚姻的家庭分工模式正遭遇挑战 。 《完美伴侣》和《我们的婚姻》都聚焦家庭分工这一议题 , 颠覆了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 , 传递了“全职妈妈也是值得尊重的工作”“全职妈妈可以在职场中重新证明自我”“全职爸爸不是吃软饭”等观念 。
其二 , 婚姻的组成形式复杂化了 , 但对其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 家庭的价值得到凸显 。 譬如《不惑之旅》《小敏家》里 , 中年人的爱情“第二春”不必只有鸡飞狗跳 , 也可以有更多的温馨浪漫 。 中年人的家庭重组可能需要跨越更多的障碍 , 比如《相逢时节》夹杂了商战、复仇等元素 , 但落脚点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柳暗花明 。
其三 , 年轻人的婚姻观与恋爱观 , 更为自由也更为自我 。 《爱很美味》中爱情犹如美食 , 三个女性对爱情的态度是品尝、体验与享受的姿态 。 《婚姻的两种猜想》中 , 快节奏时代的爱情也可能“快捷化” , 两个年轻人竟然是依靠大数据闪婚 , 也必然出现各种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