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蓝色外壳包裹着的诗心

外壳|蓝色外壳包裹着的诗心
文章图片

□李曼旎
对于谷川俊太郎诗歌难以忘怀的初印象 , 始于日本女歌手户川纯的配乐诗歌朗诵专辑《诗人之家》 , 伴随着音乐流泻出的声音纯净清澈 , 宛若被封存于宇宙之中一颗孤独悬浮的星辰 。 而真正读到谷川俊太郎的诗则是名作《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万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宇宙正在倾斜/所以大家渴望相识 。 ”短短的诗句带给我一种奇异的平静感 , 如同在失重的世界中啃咬一只新鲜苹果 , 汁水四溢时 , 饱满的香甜便被定格在那一瞬间 。
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宇宙的探索与怀想 , 而当宇宙被包裹于一个人的身体内部 , 所呈现的形式便是“心” 。 心 , 说不明也道不白 , 只是以固定的频率与节奏 , 跟随着身体的主人在这个世界上跳动 , 一如宇宙的边界没有定型 , 每每经历着膨胀与收缩 。 如今读到的这本《心与女人》 , 小小的蓝色外壳包裹着丰沛的情感 , 正是谷川俊太郎以“心”为主题 , 变奏出六十首小诗的结集 。
在这本诗集中 , 首先使我迷恋的 , 是那股心与“无心”相互吸引的力 。 “吞噬天空和大海/心暂时/在‘无心’中飘荡”(《阴天》) , 出于对相对的矛盾力一种隐约的感知 , 初看到这句诗便被其吸引 , 深深着迷于其将心与“无心”放置在一起巧妙融合 , 两种状态彼此倾斜 , 相互应答 , 构成回响于绝对寂静中的交错舞步 。 先前对谷川俊太郎诗歌大致的印象是足够广博 , 诗歌中承载着开阔的意境 。 这种意境不依赖对宏伟物象单调的组叠 , 而是将观察之心投入每一个小小的生灵之中 , 在精神上带来一种超越性 , 从而达到了无心无我的状态 。 毕竟 , 与广袤的宇宙相比 , 人们 , 乃至于是地球这颗作为家园的星辰 , 都显得有如微尘或粒子 , 在黄昏的光线中懒洋洋地漂浮 。 也正是这种渺小无助之感 , 才让人们更加渴望拥抱心灵的力量 , 将作为精神主体的心投入至无边无界的自然当中 。
从十七岁时初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少年诗人 , 到风趣地自称“矮个子的秃老头”的国民诗人 , 谷川俊太郎对心的探索从未停止 。 在他的路途中 , 始终流露出一种深沉而恳切的温情与悲悯 。 这份感情毫不拖沓 , 而是轻盈 , 充满了盎然的生趣 。
在诗集附录的访谈当中 , 谷川俊太郎提到 , “诗歌是瞬间的艺术” , 而世间万态又多么不可捉摸 , 才需要诗人频频按下语言的快门 , 为逝去了的永恒捕影 。 在六十首以“心”为主题变奏的小诗中 , 谷川俊太郎为“心”寻找种种不同的安放容器 , 既有亲切活泼的生活化场景:“心在哪儿呢/鼻头上长了粉刺/心就离不开那儿/但手机短信铃声一响/心就会兴冲冲地飞奔过去”(《心二》)这里的心 , 是一颗雀跃、顽皮的心;又有将心置放于似乎有自己独立情感的自然当中 , 略带着伤感温柔的情绪:“在毫无遮掩的肌肤对面/大波斯菊在微风中摇曳/空空的塑料瓶/恭谨地待在世界的角落”(《塑料瓶》)这里的心 , 是一颗柔和而美丽的心 。 而无论是浅近到埋藏于日常生活之中 , 呼之欲出的诗心 , 还是深深扎根在大自然的肢体之上 , 在审美的血管里搏动的诗心 , 其后都指向一个纯洁而具有神性气质的宇宙 , 既属于诗人自己的天地 , 又是与一切生灵共享的一方造物 。 六十首小诗宛若由心的碎片组合而成的万花筒 , 任由读者向内窥视 。
“诗歌的根在沙漠 , 荒原之中 。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他人或许难以理解的创作理念 , 谷川俊太郎的诗歌语言常常被形容为简明纯净 , 同时拥有孩子与老人的气质 , 为不同母语的读者所心向往之 。 译者田原以诗人与翻译家的双重身份 , 能更微妙地体悟语言中细腻的粒子 , 把握母语与诗人“肉体和血液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