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恒春|耗时7年,青州古稀老人义务编写近百万字《郑母村志》

阳春三月 , 从青州市区出发一路向东 , 40多分钟的车程后 , 采访人员来到了位于青州市谭坊镇西郑村的冀恒春家 。 已经78岁高龄的冀恒春先生个子不高 , 穿着朴素 , 让人很难想象 , 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 , 这位老党员拖着病体 , 编写出了一本近百万字的《郑母村志》 。
冀恒春|耗时7年,青州古稀老人义务编写近百万字《郑母村志》
本文图片

“郑母 , 原称郑墓 , 系东汉大经学家、大司农郑玄 , 郑康成墓葬处 。 郑母南倚群山之屏障 , 北有香山之孤峙;前康浪 , 后洗耳两河之环绕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在冀恒春家中 , 采访人员看到了这本厚厚的《郑母村志》 。 柳叶绿的封面上 , 四个黄色的大字“郑母村志”格外显眼 , 789页的文字中 , 不仅涵盖了郑母村从东汉时期(公元184年)至2021年间的大事记 , 还图文并茂地记录了郑母村地理环境、村民村庄、文化教育、村风民俗以及历史名人等九个方面内容 , 堪称一本了解郑母村情村貌的百科全书 。
冀恒春|耗时7年,青州古稀老人义务编写近百万字《郑母村志》
本文图片

【冀恒春|耗时7年,青州古稀老人义务编写近百万字《郑母村志》】据冀恒春回忆 , 他最初产生编写《郑母村志》的念头 , 还要追溯到十多年前:“2010年 , 龙塘村的高传广老师送了我一本他编写的《龙塘村志》 , 写得非常好 , 我想到郑母村有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八大寺庙、五大祠堂、八大景观、两状元、五进士、九举人等等 , 便也想写一写《郑母村志》 , 给后人留一个纪念 。 ”但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文化程度 , 冀恒春并没有马上付诸行动 , 直至2014年 。
“2014年的时候 , 我又想起来这个事 , 想到自己已经70多了 , 如果再不写的话 , 很多东西就真要湮没在历史尘埃里了 。 ”于是 , 冀恒春又重拾编写村志的决心 , 他找来了西郑母村冀世强、中郑母村赵其敏和东郑母村孙世山三个人 , 组成了一个村志编写小组 , 自己担任主编 。 白天 , 他们走街串巷寻访村里老人 , 了解村内以前发生的大小事情 , 用文字记录在册 , 晚上 , 冀恒春再拿出两三个小时 , 把白天的采访内容输进电脑 。
“虽然我年纪大了 , 但好在没忘了拼音 , 每天晚上用拼音打字 , 一晚上大概能打2000个字 。 ”冀恒春笑着说 , “因为经常要骑车出门查资料 , 孩子们担心我身体 , 不让我写了 , 我就跟他们说 , 上了年纪多动动脑子好 , 省得以后得老年痴呆 , 趁现在手脚都还灵活 , 也能打字 , 虽说打得慢 , 但只要能打就行 。 ”
冀恒春|耗时7年,青州古稀老人义务编写近百万字《郑母村志》
本文图片

就这样 , 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 ,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 , 《郑母村志》逐渐完成了第一版 。 “编写完成后 , 我和三个副主编又找了其他老师帮忙 , 反复审查、修改 , 哪个地方有错别字、哪个地方句子不通顺 , 又重新进行调整 , 到最后出版一共修改了八遍 。 ”冀恒春感慨道 。 经过数易其稿 , 这本凝聚了大家7年心血的《郑母村志》终于成功定稿 , 周边村庄的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 , 都对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深感敬佩 。
“冀老平时就以挖掘、宣传、弘扬郑母历史文化为己任 , 在潍坊日报、青州东方花都、弥水文化等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 , 现在又编写了《郑母村志》 , 不仅是对郑母村发展历史的记录 , 也为在外和在家的年轻人留住了乡愁 , 留住了根 。 ”西郑村党支部书记冀少国表示 , “村志是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竞争力 ,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内涵支撑 , 冀老这本村志 , 可以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