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逐云而行|文心如云 寄情泰山——读柳萍散文集《在泰山逐云而行》

在泰山逐云而行|文心如云 寄情泰山——读柳萍散文集《在泰山逐云而行》
本文图片

□ 张鹏
2021年年末岁尾 , 读到了柳萍女士的散文集《在泰山逐云而行》 , 这部立足于钟灵毓秀的五岳独尊泰山的散文佳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 。 作者生于泰山脚下 , 在此读书成长并安居乐业 , 她既是一位敏感时事的新闻从业者 , 也是一位钟情自然山水的文学爱好者 , 感知泰山的山光水色、草木胜景 , 体悟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柳萍占尽了天时地利 。 这本《在泰山逐云而行》分为“山中牧云”“雪泥鸿爪”“那人那故事”三辑 , 共计12万字 , 是柳萍在近些年新闻采访之余 , 游览泰山、领受泰山、感知泰山的文字记录 。 深入浅出地介绍泰山文化 , 在娓娓而谈中把泰山故事发扬光大 , 细致入微地探寻泰山的名胜古迹 , 柳萍用自己的悉心观察和深入思考 , 书写泰山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魅力 。
“这座城、这座山有太多值得我们回味、珍惜和铭记的东西 。 有所感受和发现时 , 就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和泰山文化有关的散文 , 这本《在泰山逐云而行》 , 完全是新闻作品之外的一个衍生副产品 。 ”柳萍这样评价自己的新书 。 柳萍的散文是一代泰安人的精神镜像 。 她笔下的泰山 , 不仅是自然存在 , 也是灿烂的文化 , 不仅常常钟灵毓秀于天地之间 , 也饱含历史文化的芳泽韵致 。 《在泰山逐云而行》见证了一个女作家柳萍的成熟、从容和优雅 。 从情怀到悟性缘于从办公室和书斋走向宽阔的泰山怀抱 , 柳萍的写作已不限于仰观俯察和个人省思 , 而开始转向对泰山历史文化和精神内蕴的礼赞 , 对泰山自然和文化肌理的微妙刻写与细嚼慢品 。 她如此专注谨慎 , 又如此细腻谦卑 。 她的文字 , 敛去了一切浮躁 , 有着诗意的温暖和舒缓 , 这种诗意与温暖 , 是对自然山水写作超越性的精神向度 。
在泰山逐云而行|文心如云 寄情泰山——读柳萍散文集《在泰山逐云而行》
本文图片

柳萍致力于在文化名山和自然风景之外 , 发现自己与泰山的心心相印 。 在谈到自己的写作初衷时 , 柳萍说:“泰山的标签非常多 , 文化山、自然山、书法山等等 , 但在我内心里 , 泰山更是一座‘心灵之山’ , 在泰山 , 你可以看到很多和心灵相呼应的东西 。 我新出版的这本书就是要从时空历史的维度与高度 , 体现一种人的心灵和泰山的关联与呼应 , 从心出发 , 探寻泰山文化密码 。 ” 柳萍从心灵感受出发在《在泰山逐云而行》这本书中表达了她生活在泰山脚下的所思所想 , 这座山和这座城市是几十年来她的精神家园 。 泰山是拔地通天的又是诗意氤氲的 。 泰山是宏阔厚重的又是亲切自然的 , 作为一部立足于泰山的散文作品 , 《在泰山逐云而行》语言行云流水 , 立意高瞻远瞩 , 读者开卷有益的感觉很强 。 《在泰山逐云而行》中既能看到帝王将相封禅大典 , 也能看到引车卖浆的市井细民 , 散文中作者俯仰自得 , 柳萍品读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 , 也在感知泰山行走泰安中挥洒对生命和岁月的理解和彻悟 。 该书文献资料和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 是一部有文化底蕴和情感质地的书 , 是一部学养丰厚但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书 , 是一部文心芬芳的书 。 采访人员的职业敏感和文人的精神气质以及登山临水的闲散心情 , 让她能够在具体的山水景点上纵目历史和未来 , 通过描写泰山中平凡的流泉飞瀑、摩崖石刻和亭台楼阁 , 表达自己的历史情怀和独特感触 。 泰安这个地方山城相依 , 悠久的历史纵深感不言而喻 , 岱庙的皇家气象、青石铺就的老街、郁郁葱葱的古树名木、四处可见的外地游客 , 都让你目不暇给 。 文化意蕴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每一位身处其间的写作者 , 柳萍飘逸的才气在众多泰山散文书写者中与众不同 , 她直觉丰盈精准 , 想象丰富浩瀚 , 文章风格舒展并深谙泰山民间文化、民俗民风的来龙去脉 。 全书笔墨文雅通透 , 叙事沉稳 , 持守着泰山之子的本根 , 又不失赤子情怀和文学新锐的蓬勃朝气 。 她凭借着地理优势和日常细节 , 打量一个文化名山的复杂、幽微 。 她书写各种历史变迁的波澜 , 正视泰安的有限性与地方性并醉心于文笔清风白云中那凊澈的审美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