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池|齐裕焜:往事杂忆

前几天看到刘敬圻师姐回忆张锦池的文章 , 昨天又看到李汉秋兄《回应刘敬圻的“琐忆”》 , 感慨良多 , 也来说几句吧 。
张锦池|齐裕焜:往事杂忆
本文图片

刘敬圻教授与张锦池夫妇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校园里流行一句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 ”刘敬圻和张锦池就应验了这句话 , 他们就像金子一样在北国边疆的黑土地上熠熠生辉 。
我和敬圻师姐、张锦池虽然是上下届同学 , 但在学校里并不认识 , 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在学术会议上认识的 , 但一见如故 , 互相信任 , 互相支持 , 不但我们成为知心朋友 , 而且把祖国北疆哈尔滨和南方福州的两支小小的研究古代小说的团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敬圻师姐、锦池和我经常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切磋 , 虽然路途遥远 , 但每隔几年都要相互访问 , 聚在一起 , 回忆过去 , 畅谈学术 , 推心置腹 , 其乐无穷 。 我们聚会很多 , 不能一一细说 。
张锦池|齐裕焜:往事杂忆
本文图片

拍摄于锦池海南琼海住处 。 照片右起:齐裕焜、张锦池、萧相恺、冯汝常
我们在海南的聚会非常值得纪念 , 这也是我们和锦池最后一次相聚 。 那是2017年2月 , 我和内人到三亚旅游 , 恰巧萧相恺夫妇、敬圻师姐、锦池夫妇都在海南 。
2月8日 , 我和萧相恺从三亚高铁站出发去陵水 , 看望敬圻师姐 , 午饭后 , 从陵水到琼海看望张锦池 , 下午在万泉河边公园散步 , 合影留念 , 下图是我们和锦池夫妇最后的一张合影 , 弥足珍贵 。
张锦池|齐裕焜:往事杂忆
本文图片

照片右起:萧相恺、郑汀、齐裕焜、张锦池、于珊媛、冯汝常 。 照片是萧夫人孙晶莹拍的 , 可惜的是她没在照片里 。 照片由冯汝常提供 。
汉秋在文章里附了一帧戏称“吴门四稗官”的照片 。 的确 , “大吴”(吴组缃)“小吴”(吴小如)先生对我们影响很大 , 尤其是吴组缃先生研究古代小说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对我们影响深远 。
张锦池|齐裕焜:往事杂忆
本文图片

小说史四学者在吴小如先生家(2004年)
吴组缃先生非常赞赏他的研究生赵齐平教授[1]《关于的成书过程》这篇论文[2] , 因为赵齐平对曹雪芹家世、作品版本、校勘等做了极为扎实的研究 ,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作者的身世、思想对创作的影响 , 研究作者在从“生活到创作”“从《风月宝鉴》到《红楼梦》”“从抄本到印本”的过程中思想的演进 , 艺术的提高 。 吴先生认为只有这样研究版本 , 搞作家生平考据 , 才有意义 。
张锦池|齐裕焜:往事杂忆
本文图片

赵齐平教授
他这个见解对我们几个北大毕业、主要从事古代小说研究的学者 , 影响很大 , 我们都是走这个路子 。 如刘敬圻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性格》[3]、《〈三国演义〉嘉靖本和毛本校读札记》[4] , 张锦池的《三国演义考论》等四大名著“考论” , 都是又考又论 , 不是停留在“考”上 , 而是在“考”的基础上来“论” 。 锦池关于《水浒传》“征辽”部分是“伪墨”的考证和论述、《西游记》取经四众形象演变的考论等,都给我很大的启发 。
锦池在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 他的成功首先是因为他把学术研究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 就是到晚年 , 得了严重的帕金森病 , 还是如他所说“我不能 , 也不愿坐以待毙 , 只能挣扎向前”[5] , 直到生命的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