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汪曾祺和他的京派师友们( 三 )


上述这些人 , 沈老师及沈老师的朋友圈 , 对汪曾祺的文学生涯、文学态度及理念都有影响 , 汪曾祺何以成为汪曾祺 , 似可从中领悟一二 。 师友们彼此间或隐或显的影响脉络 , 如文章中的伏笔 , 穿越时代与个人命运 , 也像诗词中的“互文” , 彼此注释、补充 , 声气相通 , 又和而不同 , 但彼此欣赏 。 这些人 , 后来大体上被文学史家归为“京派” 。
说起来 , 1930年代文坛上曾有“京派”“海派”之议 , 包括鲁迅在内许多文人都写有文章 。 但仅就文学品质而言的京派 , 其实从二十年代已有流风一脉 。
作家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 要在多少年后才看得清 。 汪曾祺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是有期许的 , 也有自信——有时喝点儿酒 , 在家里对儿女“狂”一下:你们对我好点儿 , 我肯定是要进文学史的 。 文学史家严家炎写流派文学史 , 把他看作“最后的京派” , 他说:可以吧 。 但他心中还有惶惑 。 他似乎只想作为受过重要作家影响的较次要作家 , 把自己放在文学史中讲沈从文那一章就可以了 。
后来学者吴福辉编《京派作品选》 , 收入他的作品 , 并在前言把京派”论定” , 汪曾祺读了《前言》 , 才“对京派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 , 才肯定“京派”确实是一个派 , 欣然认可自己是这一派 。 后来他在文章中还特意区别“京派”并不是“京味儿” 。 也是在这个时候 , 他写了一组旧体诗 , 共5首 , 写了5个作家:废名、林徽因、沈从文、何其芳 , 还有周作人 。 周作人在抗战中附逆落水 , 如汪曾祺所评:“千秋谁恕钱谦益” , 但他前半生与其兄鲁迅却是五四文坛引领风尚的人物 。 周作人1920年代就特别推崇废名 , 废名每有著述出版 , 周作人几乎都为之写序宣播;即便1960年代可谓落魄了 , 日记中还记下出街购买一本废名的作品 , 可见其始终关注 。 汪曾祺诗中加入周作人 , 应该是明了其文学趣味对京派作家的影响吧 。
汪曾祺给吴福辉的信中写道:“这些作家虽然并无组织上的联系 , 有一些甚至彼此之间从未谋面 , 但他们在写作态度上和艺术追求上确有共同的东西 。 ”
京派文人一般都有学问 , 作品雅正隽永 , 大都是阳春白雪的纯文学 , 耐人寻味 , 也经得住时间流转、时代的变换 , 魅力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