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相逢时节》 , 人性的复杂滑向了人性的一团乱麻 , 许多角色都在剧情的功能性下 , 活成了自己的背叛者 。 比如宁惠 , 剧情需要母亲温柔沉静时 , 她在家庭突遭变故之初为儿女改名 , 取意宽宥、宽恕;她也曾在宁宥婚变、宁恕义愤填膺要报复郝青林时 , 赞同女儿对公婆的体谅之举 。 可半程过后 , 善解人意消失不见 ,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仇恨蒙蔽的偏执形象 。 再看田景野的前妻邵彦 , 出场设置是因丈夫经济犯罪断然分手的人间清醒模式 , 但转身就投入了坑蒙拐骗不学无术的混蛋怀抱 , 前后矛盾仅仅是为了服务于男女主在替好友家事出谋划策时的默契指数 。 更不消说宁恕在总公司被实干印证过的精明能干 , 到了他积攒心志的复仇线上荡然无存;简敏敏和陈昕儿的歇斯底里也总是来得突如其来……
角色能有转折 , 人性当然复杂 , 可人的转变要么随时间磨砺而渐变 , 要么在偶然中藏着必然 。 合格剧本对人物的塑造 , 首要就是自洽 , 需要把经得起推敲的细节、掩藏在表象底下的必然剖析给观众 , 而不是一句“人人都有多面性”笼统而论 。
凌厉议题解构生活时 , 依然需要现实主义的光芒普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 人人都有一地鸡毛事 , 这是生活给出的经验之谈 。 人生规律大抵如此 , 创作者们有着不断向生活纵深行进、观察人生锐角的用心 。
纵览近几年以都市情感为核的剧集 , 大约能归纳出四层转移:从乐见高大上的生活到更多关注磕磕碰碰又不失烟火气的平凡人间 , 从青年人的甜蜜爱恋过渡到压力与温情并行的中年人内心 , 从人人都爱她/他的团宠式主角到推崇自强自信的独立人格 , 从“性格即命运”的个体叙事扩展到“每一个过往都在塑造当下”的更深层次原生家庭纠葛或时代症候 。 伴随四层转移 , 不少剧集都出现了解构与被解构的一体两面 。
在“正午出品”的序列里 , 《欢乐颂》开启国产剧都市女性群像的新范式 , 但“22楼五美”的成长同样掀起了国产剧对不同物质底气造成“智识不对等”的全新财富观大讨论;《都挺好》捕捉到了“女性不再只是家庭附属品”的时代新风 , 也让“原生家庭痛”从此走上国产剧的焦点议题位;《我是余欢水》的中年主角终于丢开成功人士的面具活成碌碌无为的小人物 , 可荒诞狂想曲的讽刺结结实实刺痛了现实情绪;《乔家的儿女》A面穿过五兄妹的一世风雨照见了今天观众的婚恋观 , B面上“人的成长必得经过婚姻磨砺”的循环复调则是该剧的重要记忆点、争议点 。 视线再拉远 , 《小敏家》《不惑之旅》《幸福二重奏》都试图剖析中年人的爱情 。 如果说刘小敏展示了娜拉出走后的风光无限 , 那风光不仅在勇敢谈爱的突围 , 更是对儿子、对母亲的亲情修复;那么简单和顾晓楠经历的则是娜拉之难 , 难在身已远、独立之心仍困在亲人旧眼光里的悖反 。 一样是对家庭教育理念的关注 , 《陪你一起长大》和《小欢喜》的差异 , 显见的在于幼升小和高考生的年龄差 , 隐性的话题一个落在“婚姻的另一半很可能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 一个落在“高考这桩家事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事件” 。 至于《暖阳之下》《完美伴侣》《我们的婚姻》等等 , 从夫妻关系直达社会上对两性的分工问题 , 无不在读取属于当下的社会家庭关系 。
新的剧集生产方式和传播生态中 , 作品的议题设置被各大影视出品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一边是新作品以凌厉议题对旧的社会秩序进行解构 , 一边是剧集在呈现出人性的矛盾、褊狭甚至仇恨时不断面临被解构 , 其间 , 创作视角对故事性质的转换之力 , 区隔了这些作品品质的高下 。 比如《都挺好》和《小敏家》 , 既能写成“我的奇葩家人或前任” , 也能像创作者最终选择的那样把所有折腾嵌入“我们对生活的辩证认知”框架中 。 而《完美伴侣》和《暖阳之下》的功亏一篑 , 谁说不是极端性格、极端事件的张扬远远超出了普通婚姻故事的承载力 。 同理 , 《相逢时节》的垮塌 , 根本缘由还在家族内外矛盾的集成脱离了寻常人的感知范畴 , 批判或反思都成了空中楼阁 。
- 演技|《我叫金三顺》要翻拍,我提名这5位女星演“三顺”,不服来辩
- 人物|《相逢时节》收官在即,简宁两家风波暂平人物多面性凸显
- 友情|两性之间存不存在“红颜知己”?这是很多男女都想知道的问题!
- 离场|周传雄的黯然离场,狠狠地“羞辱”了华语乐坛
- 顾魏|被积压3年,开播热度榜第二,肖战出手就是“直男”人设天花板
- 因为|从凌玲到林有有,男人到底在爱什么?总结起来不过“三个字”
- 巴图|“不排斥年轻人改编《鸿雁》”
- 品牌|邓伦偶像人设崩塌,“好好做人,认真演戏”成笑话
- 弦子|《浪姐2》热度远逊第一季,五大败笔太赶客,“剧本”早已经写好
- 成为了|王一博成“吃瓜群众”,录节目一脸憨笑,坐后面偷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