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浮生六记》发现,理想与爱情,如何被现实逼入了绝境( 二 )


偏偏丈夫沈复又是个洒脱 , 不拘礼数之人 , 在这方面能帮到她的很少 。 如果只是这样 , 那也罢了 , 最多让家中长辈一笑而过 , 回头慢慢跟她讲解就是 , 并不是多大的事 。 然而 , 一来因为上述两人日常的真情流露 , “不庄重” , 二来沈复的这般“名士”性子 , 体现在他的外出求职过程中 , 可想而知的不顺利 , 以至引起父亲 , 家族由对他的不满意 , 迁怒到芸娘身上 。
客观地说 , 在后来芸娘的种种失误上 , 沈复是有责任的 , 正是他的各种不拘小节 , 导致了芸娘百般周折 , 而进退失据 , 最后把公公 , 婆婆一起得罪了 。
|再读《浮生六记》发现,理想与爱情,如何被现实逼入了绝境
本文图片

沈复自小家境不错 , 生活优渥 , 又自诩诗画通才 , 性子上就有些收不住 , 花起钱来 , 那是眉头都不带皱的 。 芸娘虽然自小家境贫寒 , 相比丈夫知道些疾苦 , 但原本她的性子里 , 就有向往自由洒脱的一面 , 这从夫妻两人后来对李白来说 , 杜甫诗句评价 , 可以得知 。 对沈复的诗酒风流 , 芸娘从不曾有怨言 , 这里头既有她个人的喜欢 , 也有对丈夫的由爱而“宠” , 甚至到了“拔钗沽酒”的程度 。
然而 , 风花雪月终究是不能拿来过日子的 , 当夫妻二人的率性真情 , 一而再 , 再而三地遭遇“交友不慎” , “家产危机”时 , 种种的尴尬 , 不幸也就随之而来 。 相较于弟弟 , 弟媳争夺家产的百般算计 , 暗中诋毁 , 夫妻二人竟如天真的孩子般 , 毫无防范 , 一再地被伤害 , 被侵夺 , 书中读来 , 教人感慨 。
|再读《浮生六记》发现,理想与爱情,如何被现实逼入了绝境
本文图片

自己挣钱的本事不大 , 花钱却如流水 , 又为“义”之名所困 , 不屑争“利” , 但凭这一身的“正气” , “骨气” , 又如何养家活口?以上种种 , 若是在一个好的时代 , 在一个家境足够宽裕的读书人家 , 那都不是个事 。 大家庭嘛 , 养个把全脱产的“名士” , 多大点事?
那么 , 沈复 , 芸娘生活的 , 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 他们家的家境 , 究竟如何?沈复自述 , “余生乾隆癸末冬…” , 是为1763年 。 以此推断 , 沈复 , 芸娘夫妻二人生活的时代 , 主要是在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时期 。
清朝自入关而至康熙时期 , 人口约为7000万 。 随着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 明朝时期引进的高产作物 , 如玉米 , 红薯 , 土豆 , 花生等种植技术 , 也开始成熟并得到推广 。 此后约莫百余年相对稳定的生活 , 到了乾隆中期 , 清朝人口暴增至4亿 。 人口的高速增长 , 摊薄了社会总资源的分配 , 到了乾隆末年 , 民生凋敝 , 千疮百孔之下 , “盛世”之名 , 其实难副 。

|再读《浮生六记》发现,理想与爱情,如何被现实逼入了绝境
本文图片

具体到读书人的出路 , 生计 , 也在这人口的快速扩张下 , 日趋艰难 。 原因很简单 , 读书人的数量越来越多 , 而科举入仕的名额 , 却始终没变 , 绝大多数人 , 一生功名不就 , 成为常态 。 于是 , 这时读书人 , 尤其是沈复身处富裕江南地区读书人的主要出路 , 由科举一变而为“游幕” , 就是在全国各处大小官员身侧 , 充任“幕僚” , 负责处理来往公文等等日常工作 。
后来广为人知的“绍兴师爷” , 即是其中一例 。 相比开办“学馆” , 幕僚的收入还是相当不错的 , 在经济尚可的州县 , 年收入4~500两 , 只是寻常 , 能力强 , 会交际的 , 能达到年入2000两以上 。 由书中所载 , “游幕”多在“江宁” , “海宁”等富裕州县看 , 沈复的父亲 , 个人能力是相当不错的 , 这也成就了沈复自小的优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