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回望明中都,重现历史荣光

凤阳明中都遗址日前进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 , 这是安徽唯一入围的项目 。 2021年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合作 , 重点发掘前朝区核心宫殿基址和涂山门遗址 。 此轮发掘 , 较为完整地揭露出涂山门的城台、马道及其旁侧城墙的地上、地下结构 , 首次揭露出前朝宫殿的真实面貌 , 并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在古代都城规划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地位 , 为中古以来都城布局、宫殿建筑的演变研究填补了关键环节的重要材料 。
考古|回望明中都,重现历史荣光
本文图片

2月23日 , 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
重量级遗址的考古发掘 , 常常需要几代人的坚守与努力 。
春日的午后 , 明中都遗址 , 和煦的阳光洒向出土的石构件和一旁的考古人 。 王志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 2015年以来负责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 , 他说 , 脑海里常常会浮现这座古都的建设者和后世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的开拓身影 。
考古|回望明中都,重现历史荣光
本文图片

2月23日 , 考古队员对明中都考古前殿基址出土的巨型石础进行测量 。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重现这座古城的荣光 。 ”王志说 。 在明中都遗址40多年持续发掘的基础上 , 2021年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合作 , 重点发掘前朝区核心宫殿基址和涂山门遗址 。 此轮发掘 , 较为完整地揭露出涂山门的城台、马道及其旁侧城墙的地上、地下结构 , 首次揭露出前朝宫殿的真实面貌 , 并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在古代都城规划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地位 , 为中古以来中国都城布局、宫殿建筑的演变研究填补了关键环节的重要材料 , 具有重大意义 。
考古|回望明中都,重现历史荣光
本文图片

2020年10月14日 , 明中都考古队员划地层线 。
从明中都遗址西华门进入考古发掘现场 , 几位考古人员正在用小小的毛刷清理覆盆直径达1.8米的巨型础石 。 他们脚下 , 600多年前曾是一座初现雏形、辉煌壮观的大国都城 。
考古|回望明中都,重现历史荣光
本文图片

2月23日 , 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
洪武二年(1369年) , 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家乡凤阳营建中都 , 洪武八年(1375年)又以“劳费”为由罢建 , 此时城市轮廓已经形成 , 城垣、宫殿、坛庙、钟鼓楼、军事卫所、公侯宅第等多数遗址留存至今 , 与水系路网和建城时开设的窑址、石料厂等工程遗存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明中都遗址群 。 近年来 , 经过系统发掘 , 明中都城址布局日渐清晰 , 承天门、东华门、外金水桥等多组单体建筑遗存的形制和结构逐步得到揭示 , 但宫殿的形制始终是个谜 。
考古|回望明中都,重现历史荣光
本文图片

2月23日 , 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
翻开史书 , 关于明中都宫殿的记载极为简略 , 仅有“临濠宫殿”“凤阳宫殿”等只言片语 , 宫殿名称、建筑布局和结构均未明确 。 “连续多年发掘宫殿基址 , 我们发现宫殿的形制越来越复杂 。 ”王志说 , 一边参照简略的史料 , 一边进行复杂的考古发掘现场分析 , 考古队员们意识到 , 这项挑战会带来世人对这座古城的全新认识 。
考古|回望明中都,重现历史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