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
本文图片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天察地、认知自然所创造的时间知识体系 。 在千百年的实践中 , 二十四节气铭刻于中国人的内心 , 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 不仅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 而且愈发完善、应用广泛 。
有小满 , 没大满
二十四节气如何命名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张勃认为 ,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和排列 , 至少有3个特点 。
第一 , 命名将时间流转和季节、物候、气候相关联 。 在24个节气名称中 , 一般认为 , 有8个与季节有关 , 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有4个与物候有关 , 即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有5个与温度有关 , 即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和大寒;有7个与降水有关 , 即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
第二 , 命名显示时间的结构 。 二至二分四立 , 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 。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均为“立”字加季节名 , 表示四季的开端;春、秋分别与“分” , 夏、冬分别与“至”合起来命名 , 表示四季的中点 , 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
第三 , 命名反映更细的变化 。 二十四节气 , 表示天气炎热的有3个 , 由于不同时间炎热程度不同 , 有了小暑、大暑和处暑(终止的意义)的分别 。 同是表明降雪 , 但因为降雪量不同 , 便有小雪、大雪的区分 。 与此相类的还有小寒与大寒 , 白露与寒露、霜降 。
二十四节气名称 , 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 为什么有小满却没有大满?
张勃介绍 , 小满 , 一般认为是指此时北方麦类籽粒开始灌浆 , 还未完全饱满;也有的认为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增大的气候特征 , 所谓“小满小满 , 江河渐满” 。 但无论指什么 , 都没有形成小大之分的组合 。 对于没有“大满”的原因 , 大家普遍以“满招损 , 谦受益”来解释 , 事情太过圆满就会向不好的方向转变 , 体现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 。
张勃说 , 二十四节气名称也会发生变化 , 比如惊蛰曾用名“启蛰” , 冬至、夏至曾用名“日短”“日永”等 。
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
古人如何认识节气
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唐志强介绍 ,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 留下了丰富的遗存 。
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和圭表 , 证明4000多年前的先民已经发明观测工具 , 以观察和推测日出方位和季节变化 , 并测定出“两分两至”节气 。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 , 所载节气名称和顺序与现代通用的二十四节气相同 , 标志着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 。 为了更加精准地测定节气 , 东汉张衡运用浑天仪演示天象和天体运动 。 唐代高僧一行发明了“复矩”测量仪 , 能准确测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天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差 。 元代郭守敬把圭表的表杆加高 , 建造观星台 , 创造“景符”和“窥几”两种仪器 , 提高了二十四节气的测定精度 。 明代崇祯年间 , “定气法”取代中国传统的“平气法” , 提高了节气的准确度 。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代 , 被称为“观星台” , 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 , 清代先后又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 。
- 玉雕|从玉雕上的仿古纹饰,探寻千年文化
- 南京|南京字里行间有故事
- |辽国萧太后墓多次被盗,金丝寿衣得以保存千年,专家:价值34亿
- |粤北千年古县韶关始兴的非遗传承“秘诀”
- 白居易|传唱千年的唐诗,仅20字就写出绝美意境,别告诉我你没读过
- 书香|古人的书斋名,千年书香气韵
- |他一生颠沛流离,不为五斗米折腰,却描绘出一个流传千年的桃花源
- 焉耆回族自治县|千年的佛教圣地——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
- 沧州铁狮子|“镇海吼”重达32吨,历经千年不倒,却倒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优雅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