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媒体聚焦】河北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

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 , 不仅有高水平运动员的巅峰对决 , 更有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 借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 , 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什里风筝正在冬奥会场馆内展出 , 把中国、特别是河北特色的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 。
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
风筝|【媒体聚焦】河北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
本文图片

“只凭风力健 , 不假羽毛丰 。 红线凌空去 , 青云有路通 。 ”这是清代诗人吴友如笔下描绘的民间春天放风筝的情形 。 风筝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 是人类发明的最早“飞行器” , 更是华夏祖先智慧的鉴证 , 其飞翔原理至今仍在航空业延用 。 至唐代纸业发达 , 改为纸糊 , 名曰“纸鸢” 。 后附笛于上发声如筝 , 故名“风筝” 。 早期用于军事 , 唐后传至民间 。 到明清至鼎盛时期 , 并以区域划为四大流派 , 京津为四派之首 。 宫廷风筝乃首中之魁 。
风筝|【媒体聚焦】河北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
本文图片

第什里风筝萌生于明永乐年间 , 发展于清乾隆时期 。 至今已有五百年之久 。 特别到乾隆末期有村民赵国才(人称“赵花碗”)将第什里风筝奉献于“千叟宴”之上 , 从此打开了第什里风筝内廷供奉之门 。 改革开放初期(1984年) , 第什里村民刘平 , 带领四个儿子和弟子承前续后:利用先天的历史条件、采取挖掘和发展的方式 , 以本区域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传统民间艺人为依靠 , 将无形的区域资源、变成了现行的京畿风筝产业 , 产品遍销全国大中城市和周边国家及西欧 。 以“中国风筝出两坊”(潍坊和廊坊)而著称 。 2009年第什里风筝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风筝|【媒体聚焦】河北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
本文图片

传统风筝手工制作工艺流程总体概括为:扎、糊、绘、放 。 但具体操作因为种类和题材的不同及档次的高低而有极大的差异 , 以软翅中高档鹰与蝴蝶的制作工艺流程为例 , 手工制作须具备“四艺” , 即:一是骨架扎制,二是画片绘制,三是糊裱及“薄盔脱胎”,四是放前调试 。
风筝|【媒体聚焦】河北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
本文图片

第什里风筝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 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 。 第什里风筝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 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 。 此次在冬奥场馆内出现的第什里风筝 , 是传统沙燕风筝中的肥燕版型 , 代表着“大地春回景色妍 , 燕子报喜到人间” 。 “彩蝶双飞”的图案寓意“蛱蝶寻芳” 。 “画眉梅花”的图案则寓意“锦上添花” 。 两款图案的选取是中国古典审美与时代主题的精彩对话 , 彰显中国文化传承者对我们生活的美好祝福和祈愿 。
风筝|【媒体聚焦】河北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
本文图片

非遗传统文化亮相冬奥场馆 , 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与广博 , 传统文化向现代延伸也为青少年血脉里注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基因 。
【风筝|【媒体聚焦】河北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风筝|【媒体聚焦】河北省级非遗第什里风筝亮相冬奥场馆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