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溪|唐宣宗与泾县水西寺——且说“风光”在水西

作者:潘少平
《全唐诗》录唐宣宗李忱(810—859)诗七首 , 其中《题泾县水西寺》 , 历来为县人推崇 。 诗曰:大殿连云接爽溪 , 钟声还与鼓声齐 。 长安若问江南事 , 说道风光在水西 。 但此诗有二个版本 , 诗中有“爽溪”“赏溪”二个地名之异 , 有“说道”“报道”二处异文 。 《全唐诗》中为“爽溪”“说道”字样 。 “爽溪”“赏溪”地名的正确研读 , 决定着对这首《题泾县水西寺》的认定 。 “说道”“报道”二词各自入诗的正确研读 , 决定着这首诗的判定 。 亦可对唐宣宗李忱“为僧”说、这一至今无法定论的传说作出甄别 。 现笔者依据一些史实 , 对唐宣宗李忱“水西为僧”之说 , 提出七点疑问如下 。
一 、“为僧说”之疑
唐宣宗李忱“为僧”之说 , 据考:有唐宣宗同代的希运禅师的《黄檗宛陵录》、晚唐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令孤澄的《贞陵遗事》、五代时的《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北宋陆游的《避暑漫钞》、明代圆悟禅师的《碧岩集》等书籍有唐宣宗李忱为光王时潜逃江南遁入空门的零星记载 , 但大多语焉不详 。 所以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会昌六年《考异》引述《续皇王实运录》《中朝故事》《贞陵遗事》中说:“三事皆鄙妄无稽 , 今不取 。 ”司马光所说的“三事” , 其中一事即为唐宣宗“为僧”之事不可信 。 近人岑仲勉(1886—1961 , 著名历史学家 。 )在《唐史馀渖·宣宗被害之讕言》中 , 亦驳“为僧”说 。 如从学术上的严谨性来解读 , 当以司马光、岑仲勉之说更为严正 。 即:李忱“为僧”说 , 史无定论 , 属民间传说 , 传说久之即成传奇 , 但传说、传奇决不是历史 , 更不能作为“史实”在著文中予以引用 。 此疑一 。
赏溪|唐宣宗与泾县水西寺——且说“风光”在水西
文章图片

二、地名之疑
“爽溪”“赏溪”的解读 。 查《明一统志》:“水西寺在嘉兴府治西北 , 旧名资圣院 , 唐宣宗尝隐于此 。 ”又见清光绪《嘉兴府志》:“水西禅寺:在郡治西北二里(明一统志) , 与祥符并在爽溪西 , 故名水西 。 唐会昌中 , 黄檗禅师开山 , 即废(武宗会昌五年八月大毁佛寺 , 复僧尼为民) 。 大中元年重建 。 相传宣宗潜邸于此 , 因改为资圣禅寺 。 内有宣宗御书寺额 。 ”明、清二朝的志书记载的很明确 , 唐宣宗曾“尝隐于此”“潜邸于此”——水西寺 。 “尝隐”:释为曾经隐蔽地居住 , 不为人知 。 “潜邸”:潜 , 隐藏、秘密意 。 邸 , 旅店 。 释为偷偷地住在那儿 , 聊为暂居 。 看来并无出家为僧之愿 。 清光绪《嘉兴府志》更明确了水西禅寺的地理位置 , 在爽溪西 , 故名水西 。 (祥符亦是地名) 。 因为曾潜邸于此 , 特御书寺额 。 以纪行远自迩 。 而“赏溪”一词入诗 , 似误传 , 有擅改之嫌 。 此疑二 。
三、“小名”之疑
“风光”一词缺少概述 , 且喻意可褒可贬 。 当视造句喻意而定 。 “风光”一词寓意有二:一 , 指风景、景色 , 亦指繁华景象 。 二 , 方言可指铺张、热闹、体面 。 如在“说道风光在水西”中引用 , 此“风光”可当“繁华景象”作解 。 而把“风光”当作唐宣宗李忱的小名之说 , 实属无稽之谈 。 出生帝王之家 , 取个名字 , 也属万世根本之事 。 当以长幼年序 , 或皇后之生、或嫔妃所出而定 。 就是说 , 取一名而随终身 。 当然 , 登基称帝可任意改名了 , 李忱登基称帝后 , 不是改“怡”为“忱”了吗 。 谁听说过哪朝哪代的皇帝 , 有个什么“字”?有个什么“号”的?更何况还弄个“小名”之类的 。 皇帝自有“朕”“寡人”的专用字句 。 此疑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