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赛(第13季)丨蒋登科:邹绛先生百年祭

|头条大赛(第13季)丨蒋登科:邹绛先生百年祭
本文图片

|头条大赛(第13季)丨蒋登科:邹绛先生百年祭
本文图片

邹绛先生百年祭
蒋登科
【|头条大赛(第13季)丨蒋登科:邹绛先生百年祭】时间过得真快 。 1922年3月20日出生的邹绛先生诞生100周年了 , 他在1996年1月9日离开我们 , 也已经超过了26年 。
邹绛先生是我的老师 , 认识他是在1986年 , 当时他已经年过花甲 。 在那之前 , 我读过他翻译的很多作品 , 署名“邹绛等译”的《聂鲁达诗选》是我了解聂鲁达诗歌的重要图书;他编选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 , 使我从理论到文本上对这种诗体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 。 这两本书上都没有译者、编者介绍 , 我当时真不知道邹绛先生就在我就读的西师外语系任教 。 认识邹绛先生是在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之后的1986年10月 , 作为新时期诗歌研讨会的服务人员 , 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位温和、敦厚的长者 。 会议期间 , 几乎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会亲切地和他打招呼 。 他的话不多 , 语速较慢 , 但从他的话语中 , 可以让人获得一种信任、平等、尊重的感觉 。
和邹绛老师的更多交往始于1987年秋天进入中国新诗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 。 我们当时有三个导师:方敬、吕进、邹绛 。 生于1914年的方老只是偶尔上课 , 主要采取讲座、座谈等方式 。 邹绛老师的课大多数时候是在他家里上 , 我们都很乐意 , 一方面是他讲课比较随意 , 主要采取讨论的方式 , 人很温和 , 基本上不会正面批评我们;二是邹老师抽烟 , 我和李震、吴向阳也有这个爱好 , 可以和老师一起在缭绕的烟气中谈诗说文 。 吕进老师是所长 , 善于言谈 , 也年轻许多 , 我们和他见面的机会更多一些 。
除了上课 , 邹绛老师还担任《中外诗歌研究》(原名《中外诗歌交流与研究》)主编 。 从创刊开始 , 我就兼做该刊的编辑 , 参与了编辑、校对等工作 。 当时还是铅字排版 , 跑印刷厂、跑邮局也主要是我和符忠荣老师的事情 。 每期刊物发稿的时候 , 邹老师就把遴选出来的稿子交给我 , 我送到印刷厂排版 , 反复校对 。 通过那些稿子 , 我熟悉了很多在过去只能在书籍、报刊上见到的名字 , 也知道了很多年轻的学者、诗人、翻译家 。 现在有些依然和我保持着联系的诗界前辈、朋友 , 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和交往的 。 也是在邹老师的鼓励之下 , 我开始翻译一些外国诗人谈诗的文章和研究、介绍中国诗歌的文章 , 经他审阅之后在刊物上发表 , 这对于拓展我的阅读广度和学术视野起到了不小的激励作用 。
邹绛老师是资深编辑 。 上世纪50年代 , 他就担任过《西南文艺》《红岩》的诗歌编辑 , 和重庆的诗人、作家非常熟悉 。 西南文联迁到成都之后 , 他还担任过《星星》诗刊的编辑 。
他是一个踏实、认真的人 。 我从他那里拿到的稿件上 , 都有他反复修改的痕迹 , 有些稿子上甚至是一段一段地进行了修改 。 那个时候的交流不像现在这样方便 , 通信往来的时间很长 , 如果所有稿件都返回去让作者修改 , 会耽误很多时间 , 因此 , 在尊重作者风格、观点的基础上对稿件进行处理 , 是编辑的基本功 。 而且 , 在稿件发排的时候 , 都要做到“定稿” , 连字号、字体都要标记清楚 , 因为铅字排版要调整版式是非常困难的 , 即使是一个字的变动 , 往往也需要调整整个段落甚至整整一页 。 我至今还记得邹老师在那些稿子上写下的娟秀的文字 , 一笔一划 , 非常认真 , 有些是校对文字错漏 , 有些是修正常识、语法、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