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在诗人的眼中 , 乡愁 , 是月夜里清远的笛声 , 是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 在林秋雅的眼中 , 乡愁 , 是一次又一次苦中带甜的寻根 , 是奔走 , 是牵挂 , 是重拾海南历史与文化的足迹 , 难以割舍 。
林秋雅 , 祖籍中国海南省 , 是马来西亚籍第二代华人 , 在马来西亚和中国两地 , 以各种不同身份担任诸多职务 , 包括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马来西亚槟城孙中山协会会长、马来西亚太极总会会长、马来西亚槟城厨业联合会永久名誉主席等 。 她的“海南回忆”停留在儿时父母口口相传的故事里 。 那是一段段海南人不惧艰难、敢闯敢试千里下南洋闯荡生活的故事 。 “父亲时常教育我 , 饮水要思源 , 要时刻不忘来时的路 , 不忘故乡人和故乡情 。 回海南成为父母的毕生夙愿 。 ”
【华人|【华夏血脉 情暖中国】马来西亚琼籍华人林秋雅:寻根,寻找心灵的栖息地】林秋雅隐约记得 , 童年时期曾随家人回到海南 。 如果说 , 儿时对海南情感是抽象的 , 那么 , 在2001年 , 她代表马来西亚武术总会回到海南三亚 , 参加“首届世界太极拳大会” , 并参与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签名活动时 , “海南回忆”才真正变得鲜活、具体、真实 。 那一年 , 这位两鬓渐白的中年女人站在三亚街头 , 看车流人往 , 任海风拂面 , 听熟悉的乡音 , 难掩心中深情——终于啊 , 历经多年奋斗与拼搏 , 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 。 自2001年踏上琼州故土后 , 林秋雅扛起琼岛文化传播使者重责 。
水有源头 , 树有根脉 。 林秋雅常言 , 教育发展是振兴民族的根本 。 多年来 , 她心怀感恩 , 努力回馈家乡 , 在文昌会文镇捐款建造了教学楼、教师校舍 , 设立奖学金 , 带动子女共同为海南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同时 , 积极搭建文化教育交流平台 , 推动马来西亚籍海南子弟到海南大学留学 , 协助马来西亚与海南高校间的交流互动 。
文章图片
2002年 , 《中国和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史》出版 。 林秋雅从中领悟到 , 中马两国民间架起一座畅通互助的桥梁 , 两国的祖辈就开始了的友好交流 , 两国文化的交流也在不断的延续 。 于是 , 她出资加印了上千册 , 作为她赠送中国和马来西亚有关领导、媒体和大学图书馆的礼物 。 然而中文版只有华人看得懂 , 为了让马来西亚人民也能看得懂 , 她开始为此奔走 , 希望翻译成英文或马来文版 。 几番周折后 , 《中国和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史》(英文版)出版发行 , 为中马文化交流记下了浓浓的一笔 。 2003年 , 林秋雅担任马来西亚槟城海南会馆主席 , 开始投身于中马两国文化交流事业 , 策划马来西亚海南美食义卖会 , 推介海南旅游景点 , 举办“把根留住”交流会、孙中山与宋庆龄研究讲座会等 , 组织“南洋华侨机工”系列纪念活动 , 推动海南亲友间的交流 , 先后被文昌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授予“椰乡赤子”奖、“赤子模范”等荣誉称号 。
2004年 , 正值中马建交30周年 , 林秋雅参与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 组织三亚回辉村村民到马来西亚省亲;与海南合作打造音乐会 , 邀请海南歌唱家赴槟城交流演出 , 音乐会现场 , 座无虚席 , 在马华人共同哼唱熟悉的歌 , 一首经典的海南话歌曲“久久不见久久见”在槟城上空回荡 。 在琼籍侨胞的助力下 , 琼侨歌谣也在走向世界 。 林秋雅表示 , 2016年10月 , 马来西亚吉隆坡曾举办“留住乡音——首届海南话原创歌曲发展研会暨演唱会” , 邀请7位琼籍青年歌手演唱海南新老歌谣 。 此外 , 每年的海南歌大赛 , 她也会先发动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的76个属会及海南乡团组织参加 。 2019年11月28日 , 第十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三亚开幕 , 林秋雅依旧率团参加 , 与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名琼籍乡亲共聚一堂 , 话桑梓、谋发展 。
- 艺术|【华夏血脉 情暖中国】华裔杰青陈晨:用艺术为中国传神写貌
- |【清明|创作谈】夏天敏:写哪个行业都是写人
- |想做一名销售领导者吗?
- 58同城|真诚,不等于口无遮拦
- 翡翠|【老帅翡翠】:“不识场口,不玩赌石”,皮壳出现这种颜色的物状时,最好远离!
- 艺术|文艺评论丨刷短视频看艺术时,我们在看什么?
- 俄罗斯|美欧筑“文化隔离墙”孤立俄罗斯
- 洱源|【非遗云赏】力透云霄,贯穿悲喜—洱源唢呐乐
- 刷单|因挂科未拿到学位证,对毕业后的工作应聘是否有影响?
- 翡翠|关于翡翠B货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