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至少上千个画家,才敢站在那儿( 三 )


1997年他去上海参加国内第一届拍卖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 那年一共举办了三次 , 共计几百名考生 , 到现在还在做拍卖师的寥寥无几 。 “这个行业难度比较大 , 因为它知识量太大了 , 别人一说齐白石一张画一九六几年画的 , 你还说这画不错挺好的 , 但齐白石1957年就去世了 , 你全得知道 , 要不然你会出错的 。 聊天都没法聊 , 你就出局了 。 ”
|心里至少上千个画家,才敢站在那儿
本文图片

林争平参加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修毕业典礼 图/受访者提供
|心里至少上千个画家,才敢站在那儿
本文图片

林争平参加伦敦佳士得拍卖会 图/受访者提供
“稍一走神 , 准错”
国内如今拍卖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仅为百分之十几 , 考试内容仍然是四门 , 三门理论加一门实际操作 , 唯一的变化是以往理论部分(拍卖基础、拍卖案例、经济基础)的最后一项取消了(由于涉及签合同 , 经济基础包含了消费法、合同法等条规以及GDP、GNP等经济概念) , 换成了拍卖常识 。
拍卖分为艺术品和资产两个大类 , 房地产、破产企业、海关罚没 , 包括冠名权、知识产权都可以拍卖 , 还有汽车等物资 。 依据物品性质不同 , 拍卖速度的快慢也会有所变化 , 其中艺术品拍卖相对而言速度最慢 。
林争平模仿起在东京码头看过的拍卖金枪鱼的场景 , 鱼从渔船上拿下来拍完就得进冷冻库 , 太阳晒一会儿就晒化了 , 因此必须快 , 叫价时嘴皮子几乎都没空隙合上 , “1000、2000、3000 , 下一个 。 ”
从第一次在国外走进拍卖场 , 拍卖师就给台下的林争平留下了“机智、聪慧、口才一流”的印象 , 至今过了近30年 , 他少说看过几千场 。 2015年大收藏家安思远去世 , 在纽约持续了一个星期的拍卖他也没错过 。
艺术品拍卖虽不至于像其他品类那般火急火燎 , 但拍卖难度却有增无减 。 商品依据起拍价所在的区间在竞拍举牌过程中需要拍卖师按照不同的阶梯公式计算 。 一般国内现在通常分为三个阶梯 , 佳士得和苏富比则是四个等比阶梯:1-2之间是1 , 2-3之间是2 , 3-5之间是2、5、8 , 5-10之间是5 , 意思是起拍价在10-20万之间的艺术品 , 台下每举一次牌就代表着出价增加1万;起拍价在20-30万之间的艺术品 , 台下每举一次牌就代表着出价增加2万 , 依此类推 。
拍品的出场顺序并非按照起拍价的高低依序排列 , 相隔拍品间的价格差异往往很大 , 需要不断调整计算方式 , 而且不同公司的拍卖会可能规则还不一样 , 都需要敏捷的反应 。 在拍卖协会做培训师时 , 林争平偶尔会遇到外语系出身的学员 , 即便英文能力扎实 , 但面对英文的数字拍卖瞬间还是反应不过来 。 “一磕巴自己就慌了 , 一慌那就全乱套了 。 ”
出错是拍卖师的大忌 。 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不间断的拍卖中 , 拍卖师不仅要维系外部形象——站姿不能七扭八歪 , 身体得板着 , 拿着个劲;嗓子不能喊5分钟就劈了 , “即使别着无线麦克风 , 但如果用的是平日说话的声音 , 会太薄 , 没有穿透力 , 打不出去 。 得用类似美声的发声方式 , 且语音至少得有抑扬顿挫 。 ”林争平的基本功训练是念诗歌 , “宋词比唐诗好 , 没那么规整 , 有助于对语言、词句的掌握和控制”;最后一点 , “喝水还得不上厕所 。 ”
这些体力的考验相对而言可能都算是小事 , 拍卖师面临的最大难关是丝毫不敢走神 , “稍一走神 , 准错 。 ”不但要高速计算 , 而且全部的器官都得高度集中 , 时刻关注台下竞拍者的神态 , “下边好几百人 , 有些老行家 , 谁给你拿一牌老老实实举着 , 有的号牌都不举了 , 手指一晃 , 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犄角旮旯 , 你都得及时看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