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风苏万物染春光

【艺境观象】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田呢
美的萌动 , 像春绿时生发出灵感的萌芽 , 点染着春天 。
早在三千多年前 , 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以了解民风 。 在《诗经》中 , 《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 , 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和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 。
风筝|风苏万物染春光
本文图片

十美图放风筝(年画) 天津杨柳青
除了诗歌 , 各种民间美术的形式有如山花般烂漫 。 它们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 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 。 正在展出的“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上 , 人们用年画迎接春天的到来 , 以剪纸烘托节日的气氛 , 通过彩塑再造愉悦的世相 , 扎裱风筝感受春风浩荡 , 又在皮影中品读着人生的春秋 , 在玩具中体验未泯的童心 。 它们是有形之国风 , 鲜明的色彩 , 朴野的形式 , 精巧的制作 , 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
风筝|风苏万物染春光
本文图片

五鱼燕(风筝) 哈魁明
“雾谷云销妙剪裁 , 好风相送上瑶台 。 ”在微风轻拂的芳菲春意中 , 人们尽情欢笑着 , 手中的线越放越长 , 摇曳飞舞的北鸢南鹞 , 是春日晴空里最灵动的风景 。 “六十一连星”是江苏南通“板鹞”风筝的传统造型 , “板鹞”以六角或八角为基本造型 , 构成“九连星”“十三连星”“十九连星”“三十七连星”等形式 。 风筝上一般安装有大小不一的“哨口” , 少则几个、几十个 , 多则成百上千 , 排列成行的哨笛与鹞面上的彩绘祥瑞图案互为呼应 。 大如风帆的“板鹞”飞上云霄后哨笛齐鸣 , 声震长空 , 蔚为壮观 。
清代文人曾以诗歌赞美:“任他二月春风好 , 剪出垂杨恐不如 。 ”金鸡牡丹 , 小鸟莲花 , 白菜蝈蝈 , 双喜盆花 , 还有人们挖野菜、磨豆面的场景……剪纸艺人用手中的剪刀游刃于纸间 , 剪出对生活的憧憬 , 对山川万物的礼敬 , 也剪出对生命的赞美 。 华月秀的剪纸《二月二》里 , 陕北人过“二月二”时的场面好不热闹:点灯、挑水、烧香是“引田龙” , 压面、炸油糕、爆玉米花是“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 , 龙王升天” , “转九曲”用盏盏明灯象征一年的365天 , 画面下方的“九曲阵”狮子门意指“二狮镇八方” , 端灯场景和鱼形图案则寓意着连年有余、五谷丰登 。 百余人热闹欢腾的场面仿佛煦暖和风 , 带来春的生气 。
先民们仰观天文 , 俯察地理 , 根据天地运行的规律来体认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 , 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 春天的节气对于农耕时代的先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是生命生长的萌动之力 , 是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重要时令 。
风筝|风苏万物染春光
本文图片

二月二(剪纸) 华月秀
对于“春”的期盼与生活的幸福祈愿 , 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 , 同样也体现在异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中 。 除了布老虎、大叫虎、泥坐虎等“百虎闹春” , 在新春时节装点生活 , 赋彩于泥的惠山泥塑“大阿福”面型饱满 , 笑面盈盈 , 盘膝而坐 , 怀抱青狮 , 整体色彩明丽 , 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 。 清代陕西皮影《四季盆景》流传百年也不曾褪去艳丽的本色 , 巧雕细刻、华美生动 。 从世俗生活、娃娃美人到戏出故事 , 年画的风格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 杨柳青的典雅、桃花坞的精巧、朱仙镇的古朴、绵竹的洒脱、武强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