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肇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肇庆学院文学院共同举办的广东著名诗人陈陟云诗集《黄昏之前》研讨会 , 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在线上进行 。 研讨会由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肇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黎保荣主持 , 邀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姜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桃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庆祥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林岗教授、岭南师范学院文学院张德明教授进行研讨 , 就陈陟云诗歌的艺术手法、精神资源、自我面相、文化蕴涵、特殊眼光等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
文章图片
广东著名诗人陈陟云 。
沉思型诗歌 , 抒情意味浓厚
北京大学中文系姜涛教授认为陈陟云的诗歌是一种沉思型的诗歌 , 其风格比较统一 , 诗如其人 , 抒情性比较强 , 内敛、低调、从容 。 陈陟云生活阅历比较丰富 , 入世很深 , 但是他很少写他的生活经历 , 有一种隐逸的气息 , 更多倾向于凝定于自身 , 凝定于孤身一人时独处的感受 , 写山水、自然 , 在山水、自然中凝望 , 驻足 , 停留下来反思自己跟自然的关系 , 有时写他深夜的感受、自照、冥想 , 他的诗歌与其工作生活具有较大的反差 。 在姜涛看来 , 陈陟云诗歌虽然有不同的类型和主题 , 但更多地具有调节自我和语言的关系 , 跟世界拉开距离 , 超越具体的人世、尘世中的复杂的纠葛 , 在更内在的生命感受层面中展开 。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桃洲教授则认为 , 在一定意义上 , 可以把陈陟云称为“1980年代之子” , 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1980年代 , 他从1980年代汲取营养 , 这种营养一种滋润、丰富着他 , 一直推动他的创作 , 1980年代所具有的理想主义、激情主义、感受方式、人文气息等等 , 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比较大的影响 。 可以说 , 陈陟云大量的诗歌写作 , 超越了具体的时间、空间 。 此外 , 陈陟云写的基本上是抒情诗 , 抒情意味非常重 , 抒情性非常浓郁 , 这也是1980年代所带来的、所赋予的 。
文章图片
陈陟云诗集《黄昏之前》 。
承接“隐秀”传统 , 兼具现代眼光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庆祥教授指出 , 陈陟云诗歌不只是植根于1980年代汉诗写作的传统 , 还跟中国古代文人的“隐秀”传统密切相关 , 整体给人一种内热外冷的基调 。 例如陈陟云的《新十四行:前世今生》就与中国古典诗歌甚至是古典文化传统有关 , 有着不少戏曲尤其是粤剧的特征 , 事实上陈陟云本身也的确喜欢听粤剧 。 而陈陟云其他的诗歌写作也会有戏剧性的冲突 , 戏剧性的片段 , 戏剧性的对话 , 这样一种戏剧性的引入 , 在某种意义上冲破了一般意义上的抒情诗的特征 。 所以 , 他觉得陈陟云是一位有自己写作历史的诗人 , 是一位有清晰的写作意识的诗人 , 同时也是一位有代表作的诗人 。 他指出 , 陈陟云的诗歌虽然有很强的抒情维度 , 但实际上他的用词 , 他的抒情的姿势非常有法度 , 非常严谨;他的诗歌写作看起来是非常具有逻辑的秩序 , 但同时不断把叙事的圆环拆解掉;此外 , 陈陟云的诗歌还要一个重要的反讽的维度 , 有着现代性的当下的指向或维度 。
中山大学中文系林岗教授发现陈陟云具有特别的眼光 , 读陈陟云的诗有着读古代诗人的诗歌的感受 , 陈陟云虽然是业余写作 , 但他的诗歌深度交织在他的人生里 , 其好处是“入乎其内 , 出乎其外” 。 其次 , 陈陟云的历史题材的诗歌具有现代眼光 。 他的诗歌的意象 , 欲言又止的表达 , 把真情隐含、流露在其诗歌里 , 他所提供的东西是一种特别的经验 , 这是很难得的 。
- |著名书法家、诗人郭羊成七绝二十八首
- 黄礼孩|诗人杜绿绿:塑造自足的诗性世界
- 夏先奎|【诗人展台】夏先奎|读何全民《卢中往事》有感
- |《聊斋》中的女诗人
- 墓葬|6个项目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湖北发掘出年代最早木觚
- 钱币|70年代“老物件”升值了,有些东西回收价近10万,可要多留心
- |唐末诗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后人评价,唯有这两句是经典
- |诗人的笔下,唤醒了山林鸟兽
- 胡平波|【签约诗人(作家)专栏】胡平波(湖南)诗词一组
- |唐代一著名诗人,我们语文课都学过他的诗,但他却是文坛千古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