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看山石披麻皴染技法
辨明末清初青花瓷器
王民军
明末清初 , 指万历官窑停烧的1608年至康熙官窑开始的1681年 , 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顺治、康熙七朝 , 总共73年 。 这一时期 , 史称中国瓷器发展历史的“过渡期” 。 御窑停烧 , 供给皇宫内的瓷器就没有明确的、便于区分年代的款识 , 辨认难度增大 , 很难准确断代 。 经多年研究 , 作者总结出一个准确断代的诀窍:看山石披麻皴染技法 。
先看传统山水画中的皴染技法 。
传统山水画中的披麻皴染技法 , 最早由五代时期画家董源首创 。 这种皴染方法往往以中锋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 , 画出的山石柔和舒缓 , 既没有粗矿豪迈的大开大合之势 , 也没有抽象难懂的氤氲气息 。 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的山石云水 , 也多用披麻皴染技法 。 著名画家傅抱石说:“披麻皴染的线条有长短之分 。 长线多画山坡 , 短线多画流水 。 画家描绘我国江南、江苏等地的太湖流域、浙江的富春江流域的山峦时 , 大多运用披麻皴染技法 。 在披麻皴染技法的基础上 , 画家们还创作出了斧劈皴、卷云皴、雨点皴、芝麻皴……”
【顺治|看山石披麻皴染技法 辨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再看青花瓷器上的山石皴染技法 。
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 , 山石皴染方法单一、层次不明 , 混沌一片 。 惟有天启一朝早期青花之“卷云皴染” , 表现出“一枝独秀”之特点 , 尤其是“八仙过海”、“仙鹤向天”等道教内容的青花画片上 , 无论是朵云、片云还是团云、散云 , 画得悠然自得、潇洒飘逸 。 崇祯时期青花山石的皴染 , 常常在山腰、山脚等处运用卷云皴染 , 画得既像鱼鳞状山石、又像苔藓般花草 , 既显大气、霸气 , 又显仙气、灵气 。
清代早期 , 尤其是顺治、康熙时期青花山石的皴染 , 和明末青花瓷器山石画法相比 , 皴染技法多样混用 , 皴染画面灵动鲜活 。 顺治时期的青花山水 , 受当时文人画影响很大 , 尤其受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影响尤深 , 青花纹饰讲究烘托 , 层层皴擦 , 但丘壑画法变化较少 , 多用短线披麻皴染技法 , 画出的丘壑“千丘一脸、万壑一面” , 缺少自然风蚀后的斑驳陆离 。 到了康熙时期 , 青花山石纹饰的装饰风格更为多样 。 这一事期 , 青花山石描画得层峦叠嶂、嵐气弥漫 , 其画风多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老莲、华嵒等人影响 , 各种皴染技法交替运用 , 灵活多变 。 尤其是“斧劈皴”的运用 , 画出的山像被斧子劈开一样 , 中间露白 , 两边分水 , 山石突兀 , 层次分明 。 如果说“披麻皴”表现的是土质山峦的外貌、涧水悠悠的绵长 , “芝麻皴”、“雨点皴”最易表现的则是雨点稠密、烟雾濛濛的江南山水 。
以“披麻皴”为基本特征 , 是传统山水画的常见技法 , 从清初开始频繁运用于青花瓷器的纹饰绘画 。 与清初青花瓷器山石画法相比 , 晚明青花瓷器的山石皴染技法单一、变化太少 , 没有形成一个时期应有的“一朝一代一皴一染”的时代特征 , 为今人鉴别明末清初这一历史过渡期的青花瓷器提供了有力帮助 。
- 翡翠|疯狂的石头
- 破产|美国银行破产美股暴跌中看银元收藏
- 许多|“不工作不结婚,看着就愁人”,我们成小孩眼里的“奇怪亲戚”了
- |仲春野钓看准时机,爆护天气有4种,“空军”天气也有3种
- 全职妈妈|“有礼貌,但不多”,00后反骨式辞职信走红,老板看后怀疑人生
- 求职|家长看不起老师,但又想让孩子报师范专业
- 00后|老板们都在看的新型建筑——集装箱办公室
- 南京|看了罗永浩求职被辱经历,我才明白那些“流水线上兵马俑”的绝望
- |8部高分日剧推荐,越看越精彩
- 钓鱼|从长江边“千人垂钓”看“中国钓鱼人达1.4亿”,会把鱼钓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