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耀|余德耀:留下一生所爱的艺术

我对余德耀先生的尊敬 , 完全是因为他的美术馆以及他对艺术所做出的奉献 。
余德耀|余德耀:留下一生所爱的艺术
本文图片

余德耀先生
余德耀先生与晚期癌症抗争了6年多之后 , 昨天在香港逝世 。 我觉得 , 这6年多艰难苦痛的日子 , 他不是为延长自己的生命在努力 , 而是为了争取多一点时间来安排余德耀美术馆以及他所热爱的中国现当代艺术藏品的未来 。
我与余德耀先生交往并不多 , 首次相识是在一次共同参与的电视访谈中 。 节目做完后 , 他很客气地说 , 以后我们多交流 , 还加了微信 。 但后来我们也没有怎么交流过 , 只是偶尔在朋友聚会中相逢 。 在余德耀美术馆举办贾科梅蒂展期间 , 我在那里做过一次讲座 。 仅此 。
我对余德耀先生的尊敬 , 完全是因为他的美术馆以及他对艺术所做出的奉献 。
自2014年余德耀美术馆建成开馆以来 , 这家美术馆完全靠独具艺术个性的追求和一个个精彩的展览 , 赢得了广泛赞誉 。 他不仅不惜投入地引进了世界级艺术大家的作品展 , 如贾科梅蒂、安迪·沃霍尔、Kaws等的大型个展 , 以及大型装置展《雨屋》 , 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他还着力发掘并推介当下的中国艺术家 , 为周铁海、杨福东、倪有鱼、陈飞、谭平、秦一峰等举办学术性个展 。 而以群展形式推介的中国艺术家更是不胜枚举 。 他还有预见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潮流艺术展 , 领风气之先 。
余德耀|余德耀:留下一生所爱的艺术
本文图片

【余德耀|余德耀:留下一生所爱的艺术】余德耀美术馆
作为一个印尼爱国华侨 , 一个企业家 , 余德耀与艺术的缘分起初只是出于个人爱好而进行“疯狂”的收藏 。 他曾很自豪地说:“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史 , 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一段 , 我有比较完整的收藏 , 这一批东西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宝藏 。 这个历史阶段现在只有两个人有比较完整的系统性收藏 , 第一个是希克先生 , 但是他已经捐给了香港 , 第二个就是我 。 ”
他在装置艺术的收藏上尤为独树一帜 。 装置艺术可谓是这个时代颇具影响但又最艰难的艺术 。 大型装置作品 , 视觉冲击力强 , 制作投入大 , 但缺乏藏家 , 缺乏市场 。 有藏家戏言“买得起 , 藏不起” , 因为其体量巨大 , 需要不凡的空间来收藏 。 所以 , 每届双年展结束 , 都有大量巨型装置在完成使命后被拆毁 。 而余德耀偏偏热衷收藏装置作品 , 以至于他一直为寻找存放作品的空间费尽心力财力 。 据说 , 他所有的藏品如果陈列出来 , 至少需要20000平米的空间 。
作为个人爱好的收藏 , 达到相当体量后 , 他觉得自己不能独享 , 而应该建立面向社会的美术馆 , 与公众分享 。 他先是在印尼办了美术馆 , 免费向公众开放 。 愿望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当地艺术氛围冷淡 , 观众寥寥 。 于是 , 他决定把美术馆带回他的故乡中国 。
回国办美术馆之路也不容易 。 人头不熟 , 法规政策也不了解 , 走了很多弯路 。 好在上海西岸文化艺术区伸出热情的双臂欢迎他加盟 , 并为之提供了一个废弃的飞机库作为余德耀美术馆的场所 。
余德耀没有辜负上海这个知音 , 废弃的飞机库从此焕发出新的生命——艺术的生命 。
他的开幕首展《天人之际》 , 是他藏品的首次集中亮相 , 也是他所收藏的这个时代中国艺术家的探索和思考的集中亮相 。 从架上到摄影 , 从雕塑到装置 , 进行了脉络较为清晰的学术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