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春分漫记

“独有宦游人 , 偏惊物候新” 。 这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的诗 , 一千多年以来 , 他所写的心事一点也不过时 。 倘是居家的人 , 父母、爱人、朋友在侧 , 生活相对安定 , 就不能体验游子之情 。 我在行伍之中历十余年 , 就每每惊心于节气之变 , 在某个时刻 , 这种惊心突如其来 。
这首诗的题目为《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江南的早春 , 在诗中已经春意盎然 , 然而北方的春天则都是晚且短暂的 。 春分时候 , 春天其实已经过半 , 但北方仍然是一副腻腻歪歪、混混沌沌的模样 。
春分总让我想起北京 。 我的母校解放军艺术学院地处魏公村 , 门前就有公交站 , 在众多的车次当中 , 有一辆是320路 , 那是我们前往海淀的深处 , 去人大、中关村或北大、清华等地的车;当然 , 那车也到香山 。 有一次 , 我在车站遇到教我们现代文学课的老师许福芦 , 他说他每周都要坐车去香山 , 从山门爬到鬼见愁 , 然后再原路返回 。 这一半是锻炼身体的需要 , 一半也是一种修行 。 当时我没有这个定力 , 因为学业之故 , 自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 但见贤思齐 , 心向往之 。
北京其实也是山城 。 那时候我们在教室里就可以看见山 , 当然喽 , 春分时节自然不能 。 因为那个时节正是北京漫天黄沙的时候 。 我印象最深的 , 是我少年时曾到北京旅游 , 记得全天昏黄 ,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沙尘暴这个词——此后几年 , 每届此时 , 京津一带就是这种天气 , 及至我到北京求学 , 依然如故 。 这种天气的转好 , 绿水青山的明丽 , 是后来的治理的结果 。
沙尘之外当然还有雨水——并不一定是清明时节才会雨纷纷 , 春分时候就可能有了 。 记得2000年的3月20日 , 那天正是春分 , 北京下起淅淅沥沥的雨 , 我穿着一套西装 , 在白石桥路(后为中关村南大街)和一同学散步 , 当晚走了很远 。 大约就是那年春天 , 我还曾写过三首歪诗 , 我还能记得句中关于雨的描写 , 是“青衫湿太少 , 春雨贵如油……”和“小桃淋细雨 , 出水愈娇妍……”节气日期的基本规律 , 是“上半年是六二一 , 下半年是八二三” , 但每年也略有不同 。 我之所以记得那年春分的准确日子 , 因为那天是那位同学的生日;也因为我们所常坐的320路公共汽车 。
雨水、惊蛰都过了 , 万物复苏 , 北国柳吐黄绿 , 桃花也已次第开放 , 因品种不同 , 颜色不一 , 红、白、粉的桃花开开落落 , 一直要到清明以后 , 谷雨之前 。 “翻遍唐诗无好春” , 这样说虽然绝对 , 但是“一春能有几日晴”?不过才晴一两日 , 就又经一次降温 , 风雨催杀 , 桃李凋零 , 正是“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北方的春天就是这样冷峻 , 无常且无情 , 所以 , 当花一旦绽放 , 就到了伤春惜春的时候 。
【风雨|春分漫记】“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写的是秋天 , 若用在春天 , “最难将息”亦很传神 。 如果说在立春时节 , 对春是迎与探 , 而在忽冷忽热、阴晴不定的春分时节 , 触景而生的自然是伤与惜 。 而就在这阴晴之中、风雨之中、冷热之中 , 也在心情反复之中 , 清明就翩翩而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