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马拉塞拉:中非音乐交流为何前景光明?
【音乐|东西问|马拉塞拉:中非音乐交流为何前景光明?】中新社约翰内斯堡3月21日电 题:马拉塞拉:中非音乐交流为何前景光明?
中新社采访人员 王曦
本文图片
非洲音乐作为非洲文化的特有标志 , 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性在世界音乐领域独树一帜 , 受到全世界乐迷的追捧和热爱 。 特别是在当前中非关系空前紧密的背景下 , 中非音乐交流正日益成为双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 。
作为南非最具知名度的音乐人之一 , 维西·马拉塞拉近年来一直扮演非洲音乐对外交流的桥梁角色 。 马拉塞拉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畅谈中非音乐交流的现状及前景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中非音乐交流走过怎样的历程?
马拉塞拉:1949年是非中音乐交流的一个节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 非中音乐交流存在但非常有限 , 更多表现为非洲艺术家来到中国演出 , 因此了解非洲音乐的中国民众相对少 。 中国音乐同样缺乏对非交流的机会 , 中国艺术家很难前往非洲进行交流 , 非洲人民对中国音乐几乎没有了解 。
1949年后 , 非中音乐交流随非中关系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 。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往 , 带动了音乐领域的交流 。 双方音乐交流经历了形式相对单一、数量较少的起始阶段;而以中国改革开放元年1978年为起点 , 非中音乐交流进入发展阶段 , 互访演出、培训合作、民间交流等活动亦随之增多;进入21世纪 , 非中音乐交流进入繁荣阶段 , 借助孔子学院、文化节等平台 , 双方交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 , 内容形式不断丰富 。
总而言之 , 新中国成立以来 , 非中音乐交流不断深入 , 并取得显著成效 。 2021年中国春晚 , 著名歌唱家朱明瑛演唱了一首非洲歌曲 , 堪称非中音乐交流的一段佳话 。
本文图片
2014年5月 , “海丝之夜”——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文艺晚会在福建福州精彩上演 。 图为乌干达艺术团表演非洲鼓舞《热情的非洲》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吕明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中非音乐交流有何成果和意义?
马拉塞拉:非中音乐交流如今已经成为双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 , 未来有望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令人欣慰的是 , 非中音乐交流不仅停留在民间层面 , 还得到了双方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 例如关于双方互派演出团体的相关协定 , 既保障了非中音乐交流的质量 , 也保障了交流的高度 。
其次是促进了人员交流 。 从20世纪60年代非洲派出艺术团体赴华演出 , 到70年代中国艺术家前往非洲学习非洲歌舞 , 再到如今非中人民彼此了解喜爱对方的音乐 , 可以说音乐交流成为了一个重要桥梁 , 促进了双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 也让双方人员的交流更加频繁 。
第三 , 非中音乐文化交流带动了双方音乐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 如今随着双方交流合作的深入 , 非洲音乐得以更为系统地呈现在中国民众面前 , 例如中国学界翻译引入《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通史》等著作 , 一系列双方音乐作品的出版 , 以及双方音乐教学都曾引入各自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 都为非中音乐交流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范围 。
- 萨日娜|石钟山推出“非典型谍战”小说《问苍茫大地》
- 老爷子|作家石钟山“非典型”谍战小说《问苍茫大地》首发
- |文明起源?关于城市起源问题的几点思考
- |音乐剧《飞天》上线 梦回瑰丽敦煌让天籁跨越山海
- 医学生|医学生第一天上班,遇到问题就“查百度”,画面可爱又叫人苦涩
- 天桥艺术中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幻境音乐会《永曜之花》在京上演
- hr|背调低效或无效,问题出在哪儿?
- 薪水|“月入过万,到手只有3000?”面试谈薪,一定要确认这几个问题!
- 问题|这本书记录了66位女性初为人母的经历|一周新书风向标
- 系列|“打开音乐之门”系列升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