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航|从杨柳青走出的才子

杜颖陶学识渊博 , 长于戏曲、小说 , 对声韵学、文献学颇有研究 , 是著名的戏曲研究家 。 他与京剧作家陈墨香、戏曲音乐家曹心泉组成程砚秋秋声社的“智库” 。
民初创办的《剧学月刊》是颇具学术影响力的刊物 , 杜颖陶为主要撰稿人 , 由此可见其水平之高 。
1951年 , 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 , 杜颖陶先后任图书资料室主任、编辑室主任 。 这期间 , 他编有《记玉霜簃所藏抄本戏曲》《二黄来源考》《董永沉香合集》《岳飞故事说唱集》《曲海总目提要补篇》 , 并与傅惜华共同编校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十集 。 以上在《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均有记载 。
由程砚秋创办的秋声社在1950年时以旅行访问团名义赴中南及西南地区巡回演出 , 杜颖陶作为该团成员之一 , 借机对地方传统戏曲进行了深入考察 。 这期间 , 杜颖陶和程砚秋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汉剧、楚剧、越剧、川剧、巫师戏、滇剧及云南花灯等地方戏曲的学习和调查研究上面 。 在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 他们合写了《秦腔源流质疑》和《英台抗婚》剧目 。
杜颖陶对民间木版艺术颇为钟爱 。 在巡回演出中 , 他得知山东潍县寒亭镇的木版年画在新中国成立后大有发展时 , 便与程砚秋一起去作民间美术调查 。 回京后 , 他们合写《寒亭的年画》 , 于1950年7月作为“秋声社旅行访问各地民间文艺札记外篇之一”发表 。 有学者说 , 《寒亭的年画》一文虽着墨于寒亭年画 , 但也包含着杜颖陶对家乡杨柳青年画的热爱和关怀之情 。
【傅晓航|从杨柳青走出的才子】杜颖陶为人朴实刚正 。 日伪统治时期 , 周贻白因对日本人不满而讲了几句日本人不好的话 , 便被日本宪兵抓走蹲了数月的牢房 , 出狱后病倒在一家小旅店里 。 杜颖陶到小旅店探望周贻白时 , 不仅带给老友慰藉 , 临走时还悄悄在其枕头底下“掖十块大洋” 。
与杜颖陶共事过一段时间的傅晓航回忆 , 当年 , 天天有琉璃厂的书贩子大包小包往中国戏曲研究院资料室背书 。 杜颖陶凭借深厚的艺术底蕴 , 在故纸堆里择选出含金量颇高的古籍 , 极大充实丰富了资料室的藏书 。 用行内人的话说 , 可与北京图书馆的戏曲藏书“叫板” 。 几经变动 , 这些书现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 傅晓航说:“后人享受、使用这些资料 , 应该感念杜颖陶先生的功绩 。 ”
据傅晓航回忆 , “杜颖陶先生中等身材 , 方脸、浓眉、胆鼻、方口 , 与贝多芬相似灰白的卷发 , 相貌相当威严 , 但与其声口不甚协调 。 先生是天津人 , 却操一口标准的京腔 , 轻声慢语 , 十分柔和亲切” 。
傅晓航的回忆文章中还提到了杜颖陶的生卒年:生于1908年 , 1957年他被划为右派 , 于1963年病逝于北京 , 终年仅5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