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小说的最高任务是呈现人的精神世界( 三 )


程永新:对 , 其实变化还是蛮大的 , 重写这篇也确实基于我对小说有了新的认识 。 当初(1980年代)写《风之影》 , 就是写有点悬疑的气氛 , 更多地去考虑比较玄妙的或者说比较形而上的想象 , 突出这么一种感受 。 这也和当时中国小说的实验性有关 ,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古典小说 , 又希望借鉴西方世界的优秀作品 。 现在重写这篇小说 , 我加入了作家都一敏这条线 , 她和自己在“文革”时的看管对象产生了爱情 , 人生的况味就增加了 , 不完全是原来只对形而上的追求 。 于是米林和都一敏两条线 , 两个故事 , 结合到一块 , 我希望新的小说整体上能有一种立体感 , 有一种建筑的美 。
澎湃新闻:我感觉你对于“美”一直是有追求的 , 建筑美、画面感、音乐节奏……你会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也放进小说里 。
程永新:是的 , 这是我的原始出发点 , 能不能做好要读者来评判 。
澎湃新闻:音乐也总是出现在你的小说里 , 像《若只初见》《麻将世界》《我的清迈 , 我的邓丽君》 , 这几篇都有 。
程永新:我特别喜欢古典音乐 。 你会发现 , 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所有不满意 , 比照物都是音乐、绘画、建筑这些艺术门类 。 我们过去对一些文学作品不满意就是因为它们太缺乏艺术性了 。 最近有一部比较火的剧《人世间》 , 导演好、演员好、画面好 , 这些都能升华原著 , 升华作品的艺术性 。
澎湃新闻:你在艺术方面有哪些喜好?
程永新:艺术方面我的兴趣还是比较广泛的 , 音乐、绘画、戏剧 , 等等 。 我们这代人从小所受的艺术熏陶其实非常有限 ,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 , 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后 , 我们走进大学就像是走进天堂 , 戏剧、诗歌、绘画、音乐等方方面面的艺术熏陶都可以说是“恶补” 。
我那时很迷恋西方的戏剧 , 把西方重要的代表作品通读了一遍 , 会觉得戏剧和诗歌是文学样式里最高级的两个门类 。 然后是音乐 , 那时学校会从外面请一些对音乐有研究的人做活动 , 开讲座 , 整个大礼堂总是人满为患 , 过道上都挤满了 。 你会看到大家对于艺术的“补课”是那样的狂热 。 我想我们从改革开放1980年代一路走来 , 对艺术的热爱是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小说写作的 。
澎湃新闻:你认为什么样的艺术是好的艺术?我们说空白后的狂热也可能会带来另一种极端 , 这么多年来 , 你对艺术沉淀了哪些自己的理解?
程永新:我觉得好的艺术一定具备了一些元素:比如它能承载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 艺术与哲学始终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 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都是在哲学的引领和滋润下才有往前发展的可能性;再比如它能表现人精神领域的高贵品质 。
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就是希望通过一些途径触及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品质;而每个艺术门类也有自己的特殊追求 。 比如对文学来说 , 语言就非常重要 , 它应该是准确的 , 优美的 , 流畅的 , 而且要道前人未道的 , 也就是非常个性化的 , 要做到这些真的很难 。
余华说文学语言要准确 , 表达一个事件 , 刻画一个人物 , 描述一个细节 , 讲述一个场景 , 准确的确是第一要素 。 在准确的基础上 , 我还比较喜欢有艺术气息的文字 , 就是同样是一句话 , 但能为整个场景带去一种氛围 , 一种情绪 。
|程永新:小说的最高任务是呈现人的精神世界
本文图片

2003年 , 程永新与程抱一在巴黎
澎湃新闻:那绘画呢?
程永新:我对画也有兴趣 , 从年轻的时候到现在 , 一直非常关注绘画艺术 。 绘画也表达了画家对世界的看法 , 对生活的看法 。 我去巴黎的话一定会去看画展 , 去展览馆 , 去美术馆 , 我觉得绘画与音乐、文学都有一些相通的东西 , 比如人的审美能力 , 对美的感知能力 。 也有时候美是通过丑来表现的 , 这就是现代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