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下篇】专访|程永新:有思想的写作者还是太少了

从1982年走进《收获》到现在 , 四十年了 , 程永新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面镜子 。 他推出了写进文学史的“先锋专号” , 经手发表了《活着》《妻妾成群》等等名作 , 他和作家朋友们热火朝天地探讨着小说写作的方方面面 。
其实程永新也写小说 。 他的《到处都在下雪》是马原眼里“毫无疑问的杰作” , 他的《穿旗袍的姨妈》被余华形容为“简洁而博大” , 只是后来越写越少 , 渐渐进入了停笔状态 。 直到2020年的春节 , 在突然空白的日子里 , 他又开始写小说了 。
今年3月 , 程永新最新小说集《若只初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 这本书收录了五篇题材与风格各异的小说 , 有融合了历史和武侠的类型小说 , 有充满悬念的双线故事 , 有青春岁月的情感流露 , 有充满感伤的时代追寻……它们之中有四篇是他在疫情期间新写或改写的 , 还有一篇是重新修订的旧作《麻将世界》 。
近日 , 在一节与大学生交流的“里程文学开放课堂”后 , 程永新就新的作品集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专访 。 因为篇幅关系 , 专访分为上、下两篇 。 在上篇里 , 他谈到了自己时隔多年重新开始写小说的状态、他对小说的理解 , 以及他对艺术和生活之美的追求 。 在下篇里 , 他谈到了他在文学现场四十年的观察与反思、他眼中一个好文学编辑需要的素养、他如何看待当下的青年写作与未来的中国文学 。
此为下篇 。
下篇|【下篇】专访|程永新:有思想的写作者还是太少了
文章图片

程永新
改革开放几十年积累的好 , 还是需要有人去坚持
澎湃新闻:前面聊到时间 , 你在中国文学现场也有四十年了 。 你觉得这四十年来 , 我们的文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是不变的?
程永新:不变的或许在于文学对人存在的勘探 , 比如为什么每个时代都书写爱情 , 因为它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 而人之所以为人 , 就是拥有情感 。 那为什么随着时间流逝又会不断有新的关于爱情的作品诞生?因为每个时代都会对这个主题有着不同的诠释 。 说到底 , 是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太丰富了 , 它永远值得我们去刻画 , 去描写 , 去展示 。
【下篇|【下篇】专访|程永新:有思想的写作者还是太少了】我觉得这几十年里 , 中国的写作者 , 特别是顶尖的这批人 , 始终对人的存在有着很深的思考 , 他们依然尽自己所能 , 把各自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看法融入作品 。 这些东西我想还是越来越成熟的 , 而不是像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 , 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定义: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我觉得那些定义都不是太有意义 , 有意义的是我们慢慢摸索到了一条表现生活真谛的路 , 而且思维越来越开放:不管用什么手段 , 不管用什么方法 , 只要把人的精神世界描绘出来 , 那这个探索就是有价值的 。 这个精神世界跟时代的关系越密切 , 它的价值越大 。
至于变化的东西 , 我觉得是时代 , 时代的变化就对文学艺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你怎么有能力去概括变化?去年我们发了鲁敏的《金色河流》 , 她就讲她写这部小说最原始的初衷是表现中国人财富观的变化 。 我是肯定她这个想法的 , 当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上的问题 , 但她的想法我觉得是好的 。 我们的财富观确实变了 , 比如传统老人是不爱花钱的 , 能省就省 , 那么到了今天 , 中国人对财富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
下篇|【下篇】专访|程永新:有思想的写作者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