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学画:笔笔皆生命,叶叶总关情( 二 )


|植物科学画:笔笔皆生命,叶叶总关情
本文图片

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茶棚站的蜀葵 /图·李聪颖
李聪颖介绍 , 创作一幅合格的植物科学画绘图 , 最困难的往往是动笔前的资料收集以及构图 , 这是一项体量大、耗时长的工作 , 因为绘画者需要多方搜集资料 , 还要厘清绘画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点等 。 “在这一过程中 , 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是你可能找不到权威人士为画作提供详细可靠的参考资料 。 ”
为了减少这种困难 , 包括李聪颖在内的众多画家也一直不吝于探索各种解决途径 , 进而实现对植物的真实呈现 。 在众多方法中 , 李聪颖最常用的是工具书 , 这是保障绘画科学性的重要手段 , 其次便是借助工具 。
【|植物科学画:笔笔皆生命,叶叶总关情】对“李聪颖们”而言 , 放大镜和镊子等辅助性工具是展现植物内部世界的必要选择 , 只有在打开的那一瞬间 , 他们才能清楚观察到植物的内部构造 , 并了解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和联系 , 进而创作出兼具真实性和科学性的作品 。
植物绘画的生存秘诀
在没有相机的时代 , 绘画是留存万物影像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 数码产品的性能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 似乎再没有比拍照更低成本的留存手段 , 至少在不少人看来 , 绘画是一件耗时又费力的事情 。
李聪颖介绍 , 一幅专栏插图从动笔到染色 , 再到全部完成 , 大约需要三周时间 , 作画者平均每天要工作8—10个小时 。 但这并不意味着绘画在今天便无关紧要 。 很多时候 , 绘画可以帮助人们和植物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系 。
李聪颖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 她指出 ,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于不经意间关注到某些植物的花期 , 在更深层次了解这些植物的名字、生存习性等信息之前 , 我们不会刻意关注它们 , 只有在更进一步了解之后 , 才会着意观察它们 , 比如会特意去观看自己已知的植物是否开花、结果等 。
|植物科学画:笔笔皆生命,叶叶总关情
本文图片

在将植物绘于图纸上之前 , 画师首先需要与植物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 /图·pexels
除了建立联系 , 绘画还有一个浅显但无可替代的作用 , 即传达美感 。 我国最早的植物绘画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本草研究 , 当时的画作不注重细节 , 多描绘植物的大致轮廓 。 西方植物学知识传入中国后 , 我国传统的植物绘画在延续原有画风的基础上 , 又吸取了西方植物绘画的技巧 , 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植物科学画 。 但不论我国的科学植物绘画如何更迭演变 , 不可否认的是植物绘画始终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 一方面 , 植物科学画以一种简单形象的方式让读者直观感知植物各部分 , 另一方面 , 它又给予读者以美的感受 。
这个特点在李聪颖等植物绘画师的笔下显而易见 。 李聪颖最满意的一幅画作是槭叶铁线莲 。 在该画作中 , 盛开于京郊的槭叶铁线莲呈现出了极度的野性和生命张力 , 葱葱郁郁的枝条攀附于峭壁之上 , 白色的花萼簇拥鹅黄淡绿的花蕊 , 花茎微微上扬 。 “在自然界 , 植物是未经修饰的 , 它让你清楚地意识到 , 花开与人其实没多大关系 。 ”李聪颖说道 。
而在植物科学画中 , 不同植物所呈现的状态直接关系着画者需要投入的精力比例 。 李聪颖介绍 , 像韭菜等叶脉是平行脉的植物并不过多要求绘画者的绘画功能 , 但像牡丹、月季等叶脉呈网状脉的植物则往往需要花费绘画者大量的精力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