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莫道桑榆晚 提笔再出发( 三 )


如今 , 几十年过去了 , 冯骥才出版了百余部作品 , 二三十种外文译本 。 他的人生更丰厚了 , 也愈发觉得自己无论如何离不开文学 。
“在主要精力放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那些年 , 我经常有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 但没有时间 。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 路上几个小时 , 脑子里文学的想象就出来了 。 我会在心里把过去想过的某一个细节拿出来 , 在大脑中展开联想 , 生发出更多情节 。 在想象进行到一半时 , 就到站了 , 文学的想象也断电了 。 ”冯骥才说 。 那时候 , 看到同辈作家出新书 , 他心里也会有一些苦涩 。 现在 , 他有时间了 , 过去压抑、积累了20年的想法和灵感一下子喷涌出来 。
“以前创作是跟读者一块认识生活 , 现在我更多是把文学当作艺术品 。 人到了七八十岁 , 能感受到过往的一切喜怒哀乐 , 最后变成了一种诗意、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 。 ”冯骥才说 。
80岁的他 , 尽管感到体力不如以前 , 但做起事来还是很有劲 。 在冯骥才看来 , 过往的人生如大河激荡 , 人可以在水中游、在浪中翻 , 有时还兴风作浪 。 到了80岁 , 开始往下沉 , 是那种静水流深的感觉 。
“对我而言 , 创作不是别人让我写 , 而是从内心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愿望 , 是我内心的需要 。 这种动力主要来自于热爱 , 对文学、对文字、对审美创造的热爱 。 我喜欢用笔墨丹青挥洒出意想不到的形象和意境 , 也喜欢在‘书房一世界’里享受写作的快乐 。 ”冯骥才说:“我希望再多点时间 , 想做的事太多 。 ”
(采访人员 张鹏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