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铺年代|药铺年代:烟火味的旧时光里,有被我们渐渐淡忘的过去

药铺年代|药铺年代:烟火味的旧时光里,有被我们渐渐淡忘的过去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拿到书的那一刻 , 只能说 , 好喜欢这本书的感觉 。 仿佛打开书籍 , 我们也会回到那个时代里 。
这是一本描写从上个世纪到现代的药铺发展史 , 虽然药铺是从爷爷那一代传承下来 , 但是在历史大背景之下 , 一家药铺的发展史 , 其实也包含了这个社会前进的缩影 。
这本书的作者卢俊钦 , 是高雄市凤山顺安中药房的第三代传人 , 从小在药堆里长大 , 擅厨事 , 懂味道 。 在以前的社会里 , 或许他会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名中医 。 但是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 , 药铺这样的行当渐渐被取代 。
因而 , 在今天的社会里 , 顺安中药房改名为顺昌中药行 , 除了原有的业务外 , 顺昌中药行也开始为客户量身打造香料配方 , 并以“福伯本草养生屋”为名 , 发展自有品牌药膳、香料包 。
至此 , 那家曾经的老药铺算是成功转了行 , 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 。 每每回想过去 , 在作者心中 , 药铺这两个字 , 承载的更多是当年的回忆和成长 。
其实 ,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 , 都曾有过“药铺年代”那般的回忆 , 这既是念想 , 也是鞭策 。 为了更好地传承 , 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向前走 。
药铺年代|药铺年代:烟火味的旧时光里,有被我们渐渐淡忘的过去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01 那些年那些事
回想起自家药铺的成立之初 , 那是在1936年 , 全面抗战的前一年 。 一家药铺就坐落在中山路的三十四巷三号这里 。
可以说 , 如果没有这家药铺 , 可能家里的人大概都会忘了中国的文字 。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之后 , 台湾经历了日据时代 , 后来出生的孩子 , 从小接受的便是日语的教育 , 很多人不会讲中文 , 就是这个原因 。
而为了了解中药 , 作者的阿公才学了中文 。 从作者记事开始 , 他的生活中一直都有中药 。 与之相关 , 就是小时候的“奉茶年代” , 一直坐在门口忙活的阿嬷 , 父亲的学徒生活 , 还有当时在屋顶的晒药 。 所有的这些 , 都是作者小时候经历过的 。
在那些年里的那些回忆中 , 我们记得了当时的人 , 也会记得当时的事情 。 而在这些事情的背后 , 是一群人曾经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
就像我自己 , 多年后看到小时候经常走过的地方 , 还是会想起当时一起走过这条街的亲人 。 所谓“睹物思人”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
作者在开篇写了药铺的发家史 , 更多的是对当年的人的思念 , 其中便有着对阿公阿嬷的思念 。 除此之外 , 还有当时的厝边头尾 , 比如咪咪乐阿伯 , 惠生伯的“簸箕厝” , 还有那个叫顺福的孩子 。
其中不乏当年社会中一些生活场面 , 在这一篇篇的回忆里 , 仿佛跟着作者回到那个年代 。 还有那些人与人之间熟悉的言语 , 比如“四两黑枣”;比如“药方一张 , 花椒一粒”;还有当时人们会去“求药签” 。
所有的这些 , 都是曾经回忆里最珍贵的东西 。 只是 , 回忆里的人会离开 , 老药铺也会搬迁 , “四两黑枣”还是和今天的“四两黑枣”重量一样 , 只是人情味却不同了 。
药铺年代|药铺年代:烟火味的旧时光里,有被我们渐渐淡忘的过去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02 回忆里的菜单、内服外用的药材 , 还有那些药具
多年前 , 医学并不像今天这么地发达 , 所以药铺供应的 , 不仅仅只是看病 , 甚至包含了人的一生 , 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