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欢|何祚欢聊“大武汉·戏码头”:什么戏来了汉口都叫座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8日讯(采访人员万建辉 通讯员丁援 李杰)3月25日晚 , 著名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做客武汉无界读书会 , 在汉口国贸大厦为武汉文史爱好者带来一场“大武汉·戏码头”主题讲座 。
何祚欢|何祚欢聊“大武汉·戏码头”:什么戏来了汉口都叫座
本文图片

何祚欢老师在武汉无界读书会“大武汉·戏码头”主题讲座现场 。
3月22日 , 何祚欢刚度过81岁生日 。 无界读书会现场 , 他一入场便赢得一片掌声 。 主持人递给何祚欢一支话筒 , 他一摇手说:“不用话筒 , 我这样慢慢聊最好……”
他说 , “大武汉·戏码头”不是武汉人自封的 。 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 当时国内政局相对稳定 , 经济发展较快 。 1935年武汉经济在全国领先 , GDP曾超上海 。 内河航运中 , 汉口曾仅次于上海 , 是国内第二大码头 。 “无君子不养艺人 , 武汉是个养得起戏的地方” 。
“戏码头”的说法最先是梅兰芳提出来的 。 梅兰芳多次到武汉 , 武汉戏迷夹道欢迎、通宵排队购票 。 “观众的热情让他感觉 , 武汉的戏曲需求是可以与北京、上海相提并论的 , 是一座‘三鼎甲的大码头’ 。 ”
何祚欢|何祚欢聊“大武汉·戏码头”:什么戏来了汉口都叫座
本文图片

何祚欢老师在武汉无界读书会“大武汉·戏码头”主题讲座现场 。
何祚欢说:“货拖到汉口 , 不愁卖不出去 , 这才是武汉真正了不起的地方 。 ”有人说武汉码头文化 , 这是把武汉说小了 , 武汉有的不止码头 。 从明朝末年起 , 就修了一个后湖长堤 , 以保证汉正街的贸易不受水患侵扰 。 清代康熙年间 , 长堤变成一条街 , 即长堤街 , 以此街为中心 , 形成“五街并行”局面 。 “全中国 , 包括上海都没有这么大的商业区 。 称老汉口为‘国际大都会’一点不为过 , 戏曲在这里受欢迎 , 理所当然 。 ”“当时的武汉是大都会 , 观众热情 , 演员能有出头之日 。 很多名家来了武汉就不想走了 。 ”
他还介绍 , 大武汉的戏码头分为五级场所 , 有街头吃饭的 , 也有在大剧院里四块大洋一张票的 , 各得其所 。 民众乐园大舞台、法租界大舞台都是顶级的剧场 , 梅兰芳、周信芳来汉 , 都会去这些地方演出;仅次于顶级剧场的清芬路的美成戏院 , 可容纳约1700位观众 , 前进四路的楚风剧院也是一千多人的大场子;再往下数 , 满春茶园能坐几百人 , 再小点的有天声剧场、天仙剧场、民主剧场 , 还有民众乐园的一些小场子;第四级是茶馆 , 据1934年的统计 , 武汉有762家茶馆 , 其中六成是有曲艺表演的 , 如木偶戏、大鼓、评书等;最后一个档次是街头艺人 , 他们之中也出人才 , 比如相声表演艺术家潘占奎 , 就是在街头“说出来的” 。
何祚欢|何祚欢聊“大武汉·戏码头”:什么戏来了汉口都叫座
本文图片

何祚欢老师在武汉无界读书会“大武汉·戏码头”主题讲座现场 。
老武汉人对戏曲非常热爱“什么戏来了都叫座” 。 一次 , 一个扬剧剧团来武汉演出 , 演出组织人心里打鼓:扬州地方剧在武汉有人看吗?不料 , 该剧团在民众乐园的演出场场爆满 , 持续演出半个多月 。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剧团格局 , 可见文化消费口味之杂的程度 , 京剧、汉剧、楚剧、豫剧、越剧、评剧、杂技、说唱、歌舞、话剧、儿艺、乐团 , 省市文艺演出团体多达20个 , 这在中国省会城市中绝无仅有 。 后来演员开始评级 , 武汉有“十大一级” , 包括陈伯华、高百岁、陈鹤峰、高盛麟等 。 武汉是个移民城市 , 南来北往的人来此便落地生根 。 谦祥益、汪玉霞等老字号的创始人都不是武汉人 , 但他们都在这里落了户 。 外地人对自己的乡音有需求 , 造就了多种戏曲的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