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读懂了海子,你就理解了什么是孤独

??
海子|读懂了海子,你就理解了什么是孤独
本文图片

作者 | 樊登读书 · 张女子
主播 | 樊登读书 · 北辰
"
亲爱的书友们 , 晚上好~
欢迎来到樊登读书人物栏目——《群星》 。
品读群星闪耀 · 体验非凡人生 。
今天出场的主人公 , 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重要符号之一 。
生前落寞潦倒 , 死后被无数评论家和文青奉为诗坛神话的标杆性诗人 。
就算你不知道他 , 也多半会知道那句“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天才诗人 -海子的精彩人生~
"
前天 , 3月24日 , 是海子的生日 。 他若活着 , 就58岁了 。
今天 , 3月26日 , 是海子的忌日 。 他逝去 , 已经33年了 。
1989年的暮春三月 , 他将寝室打扫干净、穿戴整洁后 , 独自一人去了山海关 。
铁轨蜿蜒向前 , 通向远方 , 好像能带他回到家乡 。
海子就这样沿着铁轨走到日暮西沉 , 走累了就静静地躺在铁轨上 , 永远地闭上了眼……
海子可谓“天才少年”:15岁考入北大、19岁在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
不到7年时间里 , 他创造了近200万字作品 , 却将生命永远停留在25岁 。
生于春天 , 逝于春天 。 世人在惋惜的同时 , 更多的是惊讶和不解:
为什么一心向往“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的人 , 最后会选择自杀?
或许答案就在他的诗里 , 或许我们只看到他的才气 , 却难以理解他的孤独 。
海子|读懂了海子,你就理解了什么是孤独
本文图片

五月的麦地上天鹅的村庄 /沉默孤独的村庄 /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这就是普希金和我诞生的地方
——《两座村庄》
海子笔下的村庄 , 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 。
1964年3月24日 , 他出生在这里 , 原名查海生 。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 海子的家乡只能用贫穷而荒凉来形容 。
可海子不在乎这些 , 他最喜爱的是老屋门前的池塘 , 夏日时节 , 荷花竞相开放 。
弟弟查曙明曾回忆:那时 , 海子会央求大人采一枚含苞待放的荷花 , 把它插在盛满水的竹筒中 , 置于床前的矮桌上 。
宁静的夜晚 , 兄弟二人躺在床上 , 竖起耳朵聆听荷花开放的脆嫩声音 , 在一阵阵荷花的清香中进入梦境 。
他有一个称得上幸福美满的家庭 , 父母开着豆腐作坊 。
海子记忆力超人 , 从小就有人说海子是个天才 , 可“天才”也免不了受穷挨饿 。
特别是老屋拆迁后 , 那种听荷赏荷的意境生活也画上了句号 。
上了初中 , 海子学习分外刻苦 。
弟弟查曙明还记得:
夏夜 , 为了防止蚊虫叮咬 , 海子上身穿着父亲宽大的衬衫 , 下身没在装满水的木桶中 , 仍就着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看书、写字 。
海子的成长环境和勤奋好学 , 使得他的天才得以升华 。
1979年 , “天才”海子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 。
15岁的他 , 身高不足一米六 , 成为班里年纪最小、个子最小的那个 。
在北大这个人才济济的顶级学府 , 海子的天才光环根本没人留意得到 。
而清贫的家境让他越来越自卑 , 越来越沉默寡言 。
不爱与人交流的他 , 只愿在诗歌中寻求慰藉 。
他曾说过:
“我昼夜不停的写 , 不是我想写 , 是有一个声音在我的耳边让我写……”
可在当时 , 很多人只是把诗歌作为一个业余爱好 。
一腔热爱 , 没有知音 。 乐于比别人通透 , 苦于无旁人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