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在人际交往中,“同温层”一定是贬义词吗?|麦田信箱

来信你好!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 我知道很多哲学家都思考过 , 但是答案却众说纷纭 。 我思考这个 , 并不是一时兴起 , 而是对现状怀有深深焦虑 。我是一名大学生 , 学一个看起来很有用 , 但时时又会感到迷茫的专业 。 每天不断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 。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 会让我欣喜 , 但一时的坚持看不到成果 , 往往又会让我陷入来势汹汹的焦虑 。 最近真的“破防” , 我的一位同学 , 应该是已经申请到了在我们眼中可称为光鲜亮丽的志愿者职位 。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长期的工作 , 但却在一瞬间让我感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 成为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 仿佛全世界都在努力 , 而我却在原地踏步 。我自问没有什么特长 , 从小到大支撑我一路走来的是天生“神经大条”的乐观心态 , 有时也会被说成是没心没肺 。 我承认自己平庸 , 但却想在平庸的生活里尽自己最大努力过好每一天 。 我基本上算是那种规规矩矩的女生 , 安于现状但不满现状 。 如果心情不好 , 我便很难安心学习 。 我一直想让自己不要陷入受其他人影响的怪圈 , 但是抱歉 , 我一直做不到 。 目前我感觉自己要在这个怪圈里沉沦了 , 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 我也问过妈妈 , 妈妈说 , 如果我是真的不努力 , 也不会考上现在的大学 。 可我心里还是抱有疑问 , 觉得妈妈是为了安慰我才这样说的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 我会因为别人而否定自己 , 进而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 。 请帮帮我 。 如果可以 , 请推荐一些哲学家的书籍吧 , 我也愿意从前人的著述中重新拾得前进的力量 。感谢! 有时也想看看星空 回信有时也想看看星空:你好! 非常感谢你坦诚的来信!你提到的问题看起来很宏大 , 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 , 可能也是最经常会碰到的 。 我个人很喜欢查尔斯·泰勒的书 , 在看《现代性的隐忧》这些作品的时候 , 除了思考他所探讨的有关现代自我的理论问题 , 我联想到更多的 , 其实是生活里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 并且更加坚定了一个看法:我们的意义世界永远不可能脱离他者 。 他人的存在会令你感受到意义感的焦虑 , 但如果我们的视野中缺失了他者 , 会有更深的焦虑 。 最简单的一点:我们免除了他人施加的焦虑 , 也同时会隔离他人对我们的肯定 。 包括我在内 , 今天的年轻人大多推崇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 , 我们觉得这样会让自己变得强大 , 能不受他人的影响 。 但其实 , 这极有可能只是一种一厢情愿 。 所以 , 我最想说的是 , 不必焦虑 , 接纳自己的这种对他人的“在意” 。你在最后提到 , 希望能推荐一些哲学家的书 。 虽然我这里列了一本书 , 但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是“书评周刊”而已(x) 。 有关生活“意义”的问题 , 书籍能做的非常的有限 , 书更像是一个“触媒” , 需要与我们既有的生活经历发生反应的 。 对于这一问题 , 每个人都有自己探索的方式 , 也只有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 不过 , 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方式 , 我想有一件事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温层 。 这个词现在大多数时候都被当贬义词用 , 但我们需要稍加区分一下场景 。 在人际交往这块 , 我们确实需要异见者来保证头脑的清醒 , 但也更需要能托住我们的“同温层” 。 我们需要不论遇到怎样的心理困境 , 都会无条件支持自己的“死党” , 即便我们觉得输掉了生活里的一切 , 还有这些人在 。 现在从学校教育到职场 , 到处都鼓励一种竞争的文化 , 让我们把身边的他人都首先视作对手 。 说不定可以尝试着多打开自己 , 交几个这样的死党 , 为自己构筑一道意义的“回音壁” , 说不定会很有帮助 。 我们一起加油! 来信请问是该选通俗好懂自己又想看的书还是选深刻晦涩但自己不想看的书? 藤井树 回信藤井树:你好! 我个人觉得 , 读书这件事只需要考量自己是否想读 , 和书晦涩还是通俗没有任何关系 。 人与书的相遇和人与人的相遇一样都靠缘分 , 甚至相遇的时间都很重要 。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晦涩深刻的书是“需要”读的?因为我们看重其中的认知价值 。 但是 , 任何一本书给我们提供的认知价值 , 都需要我们能够让它镶嵌进自己既有的认知结构中 。 因此真正重要的 , 还是不断优化我们的这个认知结构 , 而对于搭建这个结构来说 , 循着自己的兴趣尽可能地多读 , 可能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也会说 , 我们不能太惯着自己 , 应该多读一些需要“费力”的书 , 要逆着自己的本性来阅读 。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 但过犹不及 。 最好的阅读当然是我们需要“跳一跳”才能够着的阅读 , 但我想即便其文本晦涩 , 它所涉及的话题也至少一定要是你感兴趣的 , 否则它就是一个与当下的我们毫无“呼应”的文本 。 综合来看 , 兴趣依然是最重要的 。
值班回信|刘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