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全|一路看山 高山仰止 我眼中的恩师孙景全先生

文|任仲泉
我家位于山东梁山县城西南方向30华里的郓城与梁山县域交界的鲁西南大平原乡镇 。
幼年的我 , 总喜欢在晴日空旷的田野上向东北方向凝望 , 因为能清晰地看到梁山 。
那时候对山就有一种神秘感 。
未曾想 , 我以后的人生轨迹竟像这“看山”一样 , 向着家乡的东北方向“梁山-济南”发展 , 一路看山走到今天临近退休的年龄 , 也与恩师孙景全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缘、之情、之谊 。
孙景全|一路看山 高山仰止 我眼中的恩师孙景全先生
本文图片

我的美术爱好筑梦于童年时代 , 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常常写写画画 。
初高中阶段 , 就已立下了报考美术院校的理想和目标 。
1980年暑假 , 我参加了郓城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培训班 , 负责美术班教学的王福增老师得知我想报考美术院校的愿望之后 , 主动写信推荐我到梁山县文化馆美术培训班去学习 , 说那里有孙景全老师 , 既是郓城老乡 , 又是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的 , 对美术高考中的素描、色彩、速写与创作等科目有较深研究 。
借王福增老师的机缘 , 我投奔到梁山孙景全老师的门下 , 通过在此系统的学习训练 , 为我美术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并顺利考入山东工艺美院 , 且以全班唯一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 。
孙景全|一路看山 高山仰止 我眼中的恩师孙景全先生
本文图片

山东工艺美院位于济南市千佛山北麓 , 我在此学习、工作、生活了已近40年 , 天天看山、爬山、画山、研究山 , 愈加感到“山的神秘” 。
从1980年认识孙老师 , 至今已42年 , 我与恩师的交往一直没有间断 , 尤其是孙老师来济南后 , 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多 , 交往更为密切 。
这么多年 , 恩师一直在专业上给我指导 , 并为我撰写艺术评论文章《个性传达与探索创新——任仲泉教授多向度探索艺术创作评析》 , 被多家媒体转载 , 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
孙景全|一路看山 高山仰止 我眼中的恩师孙景全先生
本文图片

一时为师、终生为范
《孟子》中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
孙景全老师大学毕业 , 在大多数同学争相留在条件优越的省城工作的情况下 , 他却满怀革命激情 , 选择了去边远的鲁西南小县城工作 。
应该说 , 孙老师是幸运的 , 在水浒的发祥地 , 他结缘了“水浒” , 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和艺术表现的优秀母体 。
从另一角度讲 , 梁山也是幸运的 , 正是因为来了这么一位有思想、有追求的专业大学生 , 才带来了梁山乃至山东后来的“水浒文化”的振兴和“水浒文旅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
孙景全|一路看山 高山仰止 我眼中的恩师孙景全先生
本文图片

无私奉献、为国育才
孙景全老师1963年毕业后 , 来到梁山县文化馆工作 , 负责基层群众文化服务 。
看到破烂不堪的街道、缺乏维修的房舍、残缺不全的黑板报……他下决心改变这种群众文化落后的面貌 , 决定从点滴小事做起 。
首先办小型学习班 , 教给学员写美术字、办黑板报、宣传栏 , 美化街道和农村环境 。
后来 , 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 每周六、周日集合 , 他义务授课 。
经过年余的辅导 , 他发现 , 街道、黑板报、宣传栏 , 面貌较前有了改观 , 有了提高 , 心里颇为高兴 , 于是信心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