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待客扫墓是祭祀造假,孔子已驳斥

祭祀|待客扫墓是祭祀造假,孔子已驳斥
本文图片

居然还有代客扫墓、代客烧纸这种业务?!祭祀的本质是表达祭者内心的诚意 , 而不在外在的祭品和祭祀仪式 。 让别人替代就是祭祀造假 , 是伪祭祀 , 是古人所反对和不耻的 。
《论语》说:“祭如在 , 祭神如神在 。 子曰:“吾不与祭 , 如不祭 。 ”祭祀神灵和祖先 , 你应当作他们就在你面前一样 , 以此表达真诚虔诚 。 对于那些让人代劳的祭祀仪式 , 还不如不搞 。
《周易观卦》说“盥而不荐 , 有孚顒若” 。 孔子说“:“禘自既灌而往者 , 吾不欲观之矣 。 ”这两句话同义 。 “盥”、“灌”同义 , 都是指祭祀仪式最开始的准备性程序 , 洗手和以酒灌地 , 然后进入祭祀仪式的主体部分“荐” , 就是敬献祭品 。 这两句话都强调 , 祭祀仪式中最初的“盥”、“灌”的部分更重要 , 反而后面敬献祭品的“荐”的部分不重要 。 因为前者更能表达虔诚 , 后面的则 物质化、程序化了 。
盥、荐是一次祭祀仪式中的两个部分 , 盥的部分重诚意 , 荐的部分重祭品 , 所以重盥而轻荐 。
《周易萃卦》说:“孚乃利用禴” 。 《周易 既济卦》说:“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 这两句是对不同类型的祭祀仪式间对比 , “禴”最简陋的祭祀仪式 , 仪式简单、祭品也很少很廉价 , 但恰恰这种祭祀最能表达诚意 , 此即“孚乃利用禴” 。 “东邻杀牛”指举行祭品很豪华的祭祀 , 执着于祭品 , 内心的虔诚就降低 , 就是祭祀作假 , 不诚实 , 所以“不如西邻之禴祭” 。 “实受其福” , 是说真实、诚实才能获得福报 。
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 更是一个总结 。 “礼乐”指代一切礼仪、制度 , 当然包括祭祀 。 “玉帛、钟鼓”指代外在的表现形式 。 意思是说 , 祭祀 , 乃至一切的制度 , 其本质都不在外在的形式 , 而在内心的虔诚、诚意 , 乃在的义理 。
进一步看 , 其实这也是一个“文道之辨”问题、“心物之辨”问题、“道器之辨”问题、“义利之辨”问题 。
“文以载道”中的“文” , 并非狭义的文章、文字 , 而是指一切的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 , 社会的一切的制度表现 , “道”则是外在行为中的内在支撑 , 就是义理、心性 。 祭祀也是一种文 , 其本质文以载道的 , 内心的虔诚、诚意就是道 。
物是心的外化 , 其本质也是心的表达 。 祭祀中 , 祭祀仪式、祭品是物 , 但是为表达心的 , 是心的外化 , 其本质是心 。 即祭祀也是心物合一的 , 不能将其拆开 , 心物为二 , 导致见物不见心 , 甚至取物舍心 。 这都是错误的 , 虚伪的 。
祭祀、祭品是器 , 内心虔诚是道 , 道器合一 , 道本而器末 。
祭品、祭祀仪式是利 , 内心的虔诚是义 。 祭品之利有两重含义 , 一是祭品利于表达祭祀者的虔诚 , 二是祭祀是为求利 , 求得福报 。 但内心虔诚是根本 , 祭品和仪式是末 。
【祭祀|待客扫墓是祭祀造假,孔子已驳斥】概而言之 , 不虔诚的祭祀是伪祭祀 , 是祭祀造假 , 让人代劳的祭祀是更恶劣的祭祀造假 。 孔子已经予以痛斥“吾不与祭 , 如不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