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枣庄与北京的对话

|青未了|枣庄与北京的对话
本文图片

2022年3月26日 , 星期六 , 我在山东枣庄与北京对话 。 首先 , 我查询了北京当天的天气情况:多云 , 南风3-4级 , 最高气温20℃ , 最低气温3℃ , 空气质量良 。 这和枣庄当天的天气情况也差不了多少 。 枣庄也是多云 , 空气质量也是良 。 西北风3-4级 , 最高气温18℃ , 最低气温9℃ 。 天空的表情是多云 , 可是我的心情却是多云转晴 。 晴朗的心情由何而来呢?这要得益于运河雄风主编发送给我的两张照片 。
打开微信 , 我一眼就看到了照片上的那两个大写的人物:一个是贺敬之部长 , 另一个是贺茂之将军 。 他们在照片上干什么呢?正与《运河》杂志合影 。 《运河》是台儿庄的文化高地 , 是英雄之城最具有地标性的名片 。
【|青未了|枣庄与北京的对话】我看见贺敬之部长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 贺茂之将军则是像迎客松似的 , 笑着 , 站在一旁 。 他们的热情好客的品质 , 共同笑纳着《运河》 , 也感染着《运河》 。 这是一本从家乡远道而来的客人 。 我定睛一看 , 这位客人这不就是2022年第二期的《运河》杂志吗?在这本杂志的目录上 , 赫然地印着我的名字 。 我的名字三生有幸 , 就署在《贺敬之的》的后面 , 因为我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 从其中的一张照片上来看 , 贺敬之部长分明是把目光投向了我的名字和我的作品 。 抑或是他自己的名字和他自己的作品 。 不管怎么样 , 亲爱的读者呀 , 请原谅我的自作多情吧!我不知道贺敬之部长有没有看见我 , 但我确信他一定是看见了他 , 看见了他的《雪花》 。 在我的这篇文章的上面 , 是由吴志菲老师和余果均老师共同撰写的《贺敬之:为人民写诗为时代放歌》 。 这篇文章曾经在去年的《光明日报》刊载过 。 由于才疏学浅 , 我的文字不曾在《光明日报》笑傲过谁的江湖 , 但能够与《光明日报》的作者共聚一堂 , 也算是我的一种光明与荣耀吧 。
|青未了|枣庄与北京的对话
本文图片

贺敬之部长目光里的柔情 , 与贺茂之将军脸上的温情 , 都是一样的 。 他们都感受到了《运河》的巨大成长 。 因为运河还在向远处流淌 , 所以《运河》仍要在我们的心中向着更美的方向成长 。 千万别忘了 , 《运河》杂志的封面是由贺敬之部长题的字 , 而本刊的顾问正是贺茂之将军 。 可以说 , 《运河》杂志的身体里 , 早就融入了两位老人满腔热血 。 当然 , 《运河》杂志的血肉里 , 也早已倾注了我们这批年轻写手的家国情怀 。 这些伟大的抱负 , 《运河》可鉴 , 天地在读 , 日月共赏 。
从目录上来看 , 除了“卷首语”“文学双星——贺敬之与柯岩”“走进崇高”“东方鹤韵”以外 , 《运河》杂志还有“小说天地”“散文随笔”“诗情画意”“曲艺选登”和“文学评论”等专栏 。 贺敬之部长对其丰富的内容、广阔的题材和正确的能量赞不绝口 。 当他得知《运河》杂志的作者早已遍布全国 , 刊物早已走向世界的时候 , 部长目光里的湿润更是欣慰不已 。 他深信 , 《运河》杂志一定会越办越好 , 一定会越办越强 。 是的 , 我一直这样认为:只有强我文化 , 才能壮我刊威 。
一位98岁的老人 , 还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支持家乡的年轻化的刊物 , 愿它茁壮成长 。 这是《运河》之幸 , 也是运河之福 。
《运河》的主编曹诏亮先生(笔名:运河雄风) , 立刻把这种春风化雨的祝福 , 火速地传递给了杂志社的同仁以及它的作者们 。 我们看后 , 都是倍受鼓舞 。 激动之余 , 我欣然起笔 , 又写了一篇心之力作《贺敬之的》 。 这颗星星谁?是你 , 是我 , 也是他(或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