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没有 , 一个节气号令整个国家民众有统一的动作;想过没有 , 这个动作能持续两三千年之久;想过没有 , 就是这个日子的一首诗 , 让万千人口诵之 , 心念之 , 且践行之 。
这就是杜牧的《清明》 , 此诗把酒与清明节给“绑架”了: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古人早就说过“诗无达诂” , 一首诗从来没有单一的最准确的解读 , 诗的高境界是无意 , 好诗多是无意间吟成的 。 比如杜牧这诗 , 就是清明节这天下雨了 , 诗人行走在山西汾阳 , 北方的春雨少 , 又在清明节下 , 恰恰又是喝酒的日子 , 于是问哪里有酒家 , 牧童一指:杏花村 。
顾随先生曾这样说:“读书与创作是两回事 , 有人尽管书读得多 , 而创作未必好 。 而且古时书很少 , 屈原读过几本书?他所用的典故 , 并非得之于书 , 而是民间传说 。 ”
杜牧这首诗完全是无意之作 , 很像清明节清清亮亮清清明明地一眼望穿 。 虽很清明但“欲断魂”三字却不清不明 , 让人们误解了千年 , 当然也误导了千年 。
此诗在流传的千余年中出现过两个公案:一是杏花村在哪里?二是“欲断魂”是什么情绪?
因这首诗太有名了 , 杏花村成为好酒的代名词 , 成为酒坊酒家的代言 。 山西汾阳有杏花村 , 别的地方也有 。 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 各地各执一词 , 这里暂且放下 , 先说说“欲断魂”三字 。
现在的课文都把“欲断魂”解释为清明节思念亲人愁苦伤悲 , 甚至理解成失魂落魄 , 是这样吗?
首先分析清明节是一个怎样的节 。 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是民间四大节 , 既然是节 , 必定玩作主题 。 春节不必说 , 端午本身是粽子节、龙舟节 , 中秋赏月吃月饼也是玩 , 清明节扫墓像是个题目 , 内容却是踏青打秋千放纸鸢笙歌宴饮等 , 并非哭哭啼啼而是乐乐和和 , 有晚明张岱的《陶庵梦忆·越俗扫墓》为证 。
张岱对清明扫墓“厚人薄鬼”的变化作了详细描述 , 他讽刺说这些人坐在船上“必鼓吹 , 必欢呼鬯饮” , 下午必去附近的庵堂寺院或士大夫花园玩乐 , 喝醉了酒“岸帻嚣嚎 , 唱无字曲” 。 此风到了民国时期仍有余绪 , 丰子恺先生写过清明文章 , 扫墓后孩子大人也是放松地踏青吃酒 。
酒是世界级的魔水 , 让人销魂让人断魂 , 何以解忧唯杜康 。 杜牧诗中寻找酒家 , 是借酒浇愁借酒解忧吗?如从整诗字面看 , 似应这样理解:诗人与小雨纷纷的清明相遇 , 旅羁在北方的诗人不禁被春雨春色感动了 , 酒助情兴 , 诗兴大发 , 于是“欲断魂”三个字信手拈来 。
诗人何其芳也有诗:“凛然大义何明灿 , 令我无言欲断魂 。 ”因怕有歧义 , 何其芳自注道 , “断魂 , 旧诗词中有一往情深之意 , 此处指异常感动 。 ”从杜牧诗中后两句可以看出 , 没有一丝愁苦 , 故逗引出牧童、杏花村两个连续的轻松音符 , 随即是被感动得以酒遣兴 。
清明是春天独有的气象 , 一年中唯有这个节气满眼嫩绿满眼新 , 人来到郊外 , 清新扑面明净盈怀 , 此时若不持杯捧尊与天地豪饮 , 岂不辜负了清明的春色?宋人吴惟信用诗记录了杭州苏堤清明当日盛况:“梨花风起正清明 , 游子寻春半出城 。 日暮笙歌收拾去 , 万株杨柳属流莺 。 ”字面虽无酒 , 可为有酒读 。
宋人高翥直接把酒作诗的主题 , 题目为《清明日对酒》 。 诗人上坟扫墓感慨万千 , 坟前未喝酒回家之后准备大醉酩酊 , 因为诗人面对坟墓突生感悟:“人生有酒须当醉 , 一滴何曾到九泉 。 ”多深刻啊 , 活着不喝醉 , 死了一滴酒都没的喝了 。
- |古琴演绎、祭花神礼、踏青游春……惠州祝屋巷开展汉服春游会活动
- 茅台|白酒界3大“降薪酒”,跟领导吃饭千万别带,花钱还丢面子
- 地下城与勇士|DNF魂Like新作《AK计划》首曝《BBQ计划》却不见踪影
- |最新航拍:即将竣工的衡阳市影剧艺术与青少年活动中心,造型优美
- |老领导酒后吐真言,职场生存逻辑,升职加薪离不开它
- 清明节|来自5件古代文物的召唤:清明节,快去踏青了!莫负好春光!
- |著名书法家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的美与丑以及在书法创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 戴柳|清明是节气还是节日?除了扫墓踏青还有何习俗?
- |书法家画家有人喜欢在墨汁里加一点酒,这里面玩的是什么秘密
- 花卉|图集:夜色中的广州园博会,花艺与光影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