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历代公认最好的清明诗居然是这首……( 三 )


03
把这四句话合到一起 , 前两句写白天的风景 , 后两句写夜晚的风情 , 一幅长安寒食节的立体画已经跃然纸上 。 场景呢 , 也随着“飞 ”“斜 ”“传 ”“散”这几个动词 , 从长安城转到了皇宫禁苑 , 又从皇宫禁苑转到了五侯豪门 , 转得轻灵跳脱 , 神采飞扬 。
这幅画面的焦点是皇宫 , 那统领这些场景的力量是什么?是东风 , 是东风在让花飞 , 让柳斜 , 让烟散 。 这东风既来自自然 , 也来自皇帝 , 这才能结到“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 结到皇帝的恩典 。 白日飞花 , 夜晚飞烟 , 真是春风浩荡 , 皇恩浩荡 , 可是呢 , 又写得那么有灵气 , 不沉不重 , 有如风舞落花 。 这就叫以清丽之笔 , 写承平气象 。
清明节|历代公认最好的清明诗居然是这首……
本文图片

01
无怪乎这首诗一出来 , 连当朝皇帝唐德宗都深深折服 。 正好唐朝当时缺一个 “驾部郎中知制诰 ” , 这可是个整天给皇帝写材料的官 , 需要好文采 。 唐德宗马上钦点韩翃 。 可是 , 当时在朝廷里做官的韩翃有两个 , 还有一个江淮刺史也叫韩翃 。 唐德宗怕别人误会 , 还特意在韩翃的名字旁边标注了“春城无处不飞花 ” , 明确表态 , 就给这个韩翃 。 这就是诗的力量 。
02
当然 , 也有人说 , 这首诗不简单 , 它可不是一般的写景颂圣 ,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 讽刺的是唐朝的宦官专权 。 怎么看出来的呢?看后两句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刚才不是说 , 五侯的一个典故就是东汉的宦官五侯吗?
唐代的宦官专权 , 可一点儿也不亚于东汉 。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轻烟散入五侯家” , 不就是在讽刺皇帝宠信宦官 , 宦官骄横跋扈吗?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 。 但是 , 就算韩翃真的在讽刺 , 这个讽刺也非常微妙 , 微妙到连唐德宗这个被讽刺的对象都没看出来 。
03
那我们到底怎么理解这首诗呢?还是那句话 , 诗无达诂 。 一首好诗 , 本身的意向是丰富的 , 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受到感发和触动 , 有人感受到春深如海 , 有人感受到寒食风俗 , 有人感受到皇家气象 , 当然也有人感受到了时代的悲哀和诗人的讽刺 。 在这种情况下 , 诗人自己本来的意思 , 反倒已经隐退到背后 , 既没有人能说清 , 也无须说清了 。
04
最后说一说诗人韩翃吧 。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 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 , 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 韩翃本是一位风流才子 , 当年天宝盛世 , 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赢得了佳人柳氏的芳心 , 在长安过着你侬我侬的小日子 。 孰料安史之乱起 , 柳氏被番将沙咤利所夺 , 韩翃一介书生 , 无力与将军抗衡 , 只能接受命运安排 , 从此萧郎是路人 。
【清明节|历代公认最好的清明诗居然是这首……】本来故事就要以悲剧告终了 , 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有侠义之心的小将 , 帮韩翃把柳氏夺了回来 。 小将牵出了大将 , 大将又报告给了皇帝 , 事情仿佛越闹越大 , 怎么收场呢?唐代宗一锤定音:柳氏判归韩翃 。 度尽劫波 , 有情人终成眷属 。 如此传奇的爱情故事被文人许尧佐写成了小说《柳氏传》 , 至今依然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 , 大家有时间不妨找来看看 , 绝对激动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