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高》是“诗圣”杜甫暮年最杰出的代表作 , 这首诗自问世以来 , 就宛如一坛陈年佳酿一样 , 历久弥香 。
随着时间向后推移 , 它得到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 自从明代学者胡应麟赞它为“海底珊瑚、古今七律第一”之后 , 这首诗便问鼎“七律”的王者巅峰 , 再无敌手 。
本文图片
如今有一些不懂得欣赏古诗的朋友 ,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 , 完全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 感觉不过是一个老家伙的自怨自艾 , 竟然还会获得如此的“谬赞” 。
有尊重杜甫的人辩解说:这大概是因为 , 《登高》是一首“律诗”吧 , 它在合乎格律与对仗方面做得很好 。
在所有的“律诗”当中 , 杜甫这首《登高》坐稳了第一把交椅 。 假如放到全部的唐诗当中 , 那就不一定啦 , 毕竟还有不写“律诗”的李白呢 。
事实果真就是如此吗?我看这位朋友说得既对 , 也不对 。 说得对的地方是:胡应麟的确夸它是“古今七律第一” , 而不是“古今诗歌第一” 。
说得不对的地方是:《登高》的好处 , 并不只限于它“合乎格律” , 而在于它对同类古诗的写法进行了“创新”与“突破”;以“拔山扛鼎”之势 , 改变了同类诗的悲剧审美范畴与创作格局 。
本文图片
杜甫的《登高》在七律的创作技巧与艺术审美上的突破 , 不仅在胡应麟看来是“前无古人”的存在 , 在李攀龙看来 , 也有可能是“后无来者”的 。
基于上述原因 , 一千多年以来 , 《登高》才会被公认为“七律第一” 。 我为何会这样说呢?在解释这个问题前 , 还是请大家先一起来复习一下 , 这首“诗圣”暮年的杰作 。
《登高》赏析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杜甫这首诗的创作主题是“登高悲秋” , 这事实上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传统母题 。 它最早的出现 , 可以直接溯源到屈原、宋玉 。
在旧有的“登高悲秋”诗中 , 多数的诗人因为看到了古代的遗址而触景伤情 , 写下一些自怜伤感的诗句 , 比如孟浩然写的《与诸子登砚山》 。
本文图片
诗的开始 , 孟浩然先写与诸子一同写登山见到的情景 。 再感叹时代变迁、人事沉浮 , 紧跟着又看到“羊公碑尚在” , 进而哀叹自己的“空有抱负”不能实现 , 于是不觉流泪 。
还有一些“登高悲秋”的诗 , 是写思乡与亲情的 ,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诗人因重阳节不能与亲人团圆 , 所以写了这首诗 。 不过诗中的感情不是“伤心” , 而是淡然的惆怅 。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也算是“登高悲秋”的诗歌 。 这首诗和孟浩然那一首不同 , 他不是借景抒情 , 而是一开始就在自己的情绪里面打转 。
李白先对往事和古代文章诗歌大家进行了一番回顾 , 再绕回自己身上 , 写到自己对应挫折时的一种态度 , 那就是——“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扁舟” 。
以这三首诗来看 , 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在杜甫的《登高》问世以前 , 人们到底是怎么写“登高悲秋”这一母题的 。
- 埃及|埃及开放参观五座古墓,墓葬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
- 神庙|(人类编年史-8)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
- 曲中论!诗圣杜甫10首最经典的诗排行,《春望》仅第2,榜首是哪首名作?
- 诗圣|史上超全版常见诗人别称代称,你家孩子都知道吗?
- 字帖|一本二百多年前的楷书字帖
- 沙漠|约旦宣布发掘出新考古遗址“沙漠风筝” 可追溯至公元前七千年
- 发掘$约旦宣布发掘出新考古遗址 可追溯至公元前七千年
- 杜甫&文圣、武圣、元圣、谋圣、诗圣、词圣、药圣、茶圣、剑圣分别是谁
- 黑龙$公元920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射死的那条“龙”,到底是啥动物?
- 出土#“公元前”是什么意思?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怎样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