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东西问 | 曾小敏:中国戏曲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展现“真实的中国”?

(东西问)曾小敏:中国戏曲如何跨越文化鸿沟 , 展现“真实的中国”?
中新社广州4月9日电 题:曾小敏:中国戏曲如何跨越文化鸿沟 , 展现“真实的中国”?
中新社采访人员 程景伟
中国戏曲是中国本土艺术 , 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 凝聚中华美学精神 , 被公认为具有可识别性的中国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 。
如何让中国戏曲跨越文化鸿沟 , 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认同 , 从而促进交流、增进了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得主、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 , 通过推动中国戏曲与电影等媒介融合、加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表达的剧目创作、搭建戏曲新媒体平台 , 实现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 , 从艺术的小切口让世界认识和理解真实、可爱的中国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中国戏曲在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上 , 能发挥什么作用?
曾小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中国戏曲根植生活 , 在展现形式上又高于生活 。 其词曲美 , 共鸣能力强 , 是最能代表中国式美学和文化气质的传播载体之一 。
中国戏曲 , 能打破时间、空间、语言的局限 , 以情动人 。 因其中国特色、东方审美 , 容易吸引国外民众 , 进而被接受、被喜欢、被尊重 , 以独特方式讲述输出中国故事 。
历史也证明中国戏曲是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载体 。 作为中国重要的戏曲剧种 , 粤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 漂洋过海到异域传播也历经百余载 。 1852年 , 粤剧就走出国门 , 到美国旧金山演出 , 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 在海外成为中国戏曲的典型代表之一 。
1930年 ,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到美国访问演出 , 再次引发了世界对中国戏曲的关注 。 特别是昆曲、粤剧、京剧相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进一步体现了以戏曲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鲜明的中国文化艺术的世界价值 。
传统|东西问 | 曾小敏:中国戏曲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展现“真实的中国”?
文章图片

梅兰芳《贵妃醉酒》
中新社采访人员:随着时代的变化 , 中国戏曲面临着市场萎缩等方面的困境 。 粤剧破除发展困境、扩大海内外影响力的方向在哪里?
曾小敏:中国戏曲的前途出路在守正创新 。 近几年 , 中国传统戏曲频频跨界融合“出圈” , 在国内乃至国际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支持 。 以粤剧为例 , 我主演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 , 国风特色、东方美学 , 上映不到20天即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纪录 , 被称为中国戏曲电影新的里程碑 , 荣获多个国内外电影大奖 , 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青睐 。
究其原因 , 《白蛇传·情》被拍成电影时 , 借助了很多西方最新电影技术的手段和风格 , 如摄影、美术、道具、音乐、特效等 , 来呈现最本真的传统东方美学 , 在守护粤剧传统与彰显时代风采的微妙平衡中 , 做了有益的探索 。
《白蛇传·情》获得国内广泛肯定的同时 , 一路探索海外传播途径 。 在2019年中国(广东)电影欧洲展映活动上 , 主创团队带着作品奔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希腊雅典、西班牙马德里与观众见面 , 还根据美国观众审美习惯 , 重新设计海报、翻译英语字幕 。 该片得到了《福布斯》影评家马克·休斯(Mark Hughes)、美国影音响/视觉技术大师暨音乐家和评论家斯科特·威尔金森(Scott Wilkinson)等欧美影评家的高度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