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彻|姜大卫:演员没有“退休”二字( 二 )


因为疫情 , 姜大卫已经有两年没来内地了 , 上一次还是2020年到浙江象山拍摄微电影 。 再往前一年 , 他在北京怀柔拍摄程小东执导的电影《诛仙》(饰道玄)时 , 也感受到了内地影视制作跟香港的不同 。 在香港演古装戏 , 他通常是自己粘胡子 , 二三十分钟搞定 。 但出演道玄时 , 他的胡子和眉毛是化妆师一根一根粘上去的 , 每天化妆两个小时 , 做完感觉很不一样 。 他希望有机会回内地拍戏 , 了解新的变化 。 “不过得有人请我呀 , 也要看时间、角色等各方面的因素 。 ”
关键词 演员
没人能永远做男一 , 包括我
姜大卫成名很早 , 23岁时(1970年)他就凭借主演张彻执导的影片《报仇》斩获第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 , 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位获此荣誉的演员 。
年轻时 , 他外形瘦削、相貌清秀 , 不经意间流露出忧郁的气质 , 是当时影坛别具一格的美男子 。 亦舒曾这样描写姜大卫:“他独有美丽的沉默 , 用一只卡蒂埃打火机点总督牌香烟 , 非常出世的样子 。 ”
当年他有多红呢?尔冬升接受陈鲁豫采访时说 , 姜大卫比他和另一位哥哥秦沛的成就要高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加、英、荷、澳、韩、泰……全世界的华人社会里他都“很红很红” 。
传奇大明星通常自带神秘感和距离感 , 但姜大卫没有 。 近三十年来他出演过数十部影视剧 , 偶尔演男一号 , 多数时间都甘当配角 。 从万众瞩目的男主角到影视剧里的“资深绿叶” , 这样的落差并没有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困惑 , 只因从影多年看到过太多类似的情形 , 轮到自己经历时已经能够坦然接受 。
“当年路上碰到粉丝 , 都找别人(别的当红明星)拍照 , 过了段时间 , 很多人来找我拍照 , 不找他拍照 。 给人的感觉是我的戏很多人喜欢看 , 他的戏没有人看 。 到后来我的戏没人看 , 其他人的戏有人看……”
这样的事情看得多了 , 他也慢慢明白 , 除非不做演员这一行 , 否则人气由盛转衰就是必经之路 。
“没有谁可以永远做男一号 , 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巅峰的位置 。 有很多的因素 , 甚至于年纪也是因素之一 。 ”身为演员能做的 , 唯有继续用心去演戏 , 保持作品的水准 。 就算演配角、就算只有一场戏 , 心里也要当自己是男一号去演 。 “这样就可以平衡自己的心态了 。 ”
关键词 师父
张彻导演是我师父 , 一辈子都是
姜大卫演员生涯的开端和高光时刻 , 都和武侠电影大师张彻密切相关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张彻的创作高峰 , 他执导的《独臂刀》《报仇》《刺马》等影片大受欢迎 , 所开创的阳刚风格和暴力美学影响至今 。 徐克曾公开表示自己受张彻影响很深 , “至今看任何一部武侠电影 , 都有《独臂刀》的影子 。 ”
张彻一手发掘培养了多位电影明星和导演人才 , 包括姜大卫、狄龙、王羽、李修贤 , 以及导演吴宇森 。 其中 , 姜大卫是张彻最钟爱的男主角之一 , 他两度获得亚太影展表演奖的《报仇》《叛逆》 , 都是张彻执导的 。
虽然4岁就开始演戏 , 成年后姜大卫却是作为武师(武打演员替身)入行的 。 是张彻劝说他离开当时收入更高的武师行当 , 签约邵氏做了演员 , 甚至连合约都是张彻帮他跟公司谈的 。 “张彻是我师父嘛 , 一辈子都是 。 我们这种‘古装人’一定要听师父的 。 那时他问我:‘做演员怎么样?要做演员我帮你谈 。 ’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去帮我谈的 , 等于现在的经纪人一样 。 ”张彻平时也对弟子很好 , 拍完戏常常领着一班弟子去吃饭 。 “都是他请 , 他是导演 , 钱多嘛 , 我们做演员的钱少 。 他就把我们当儿子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