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彻|姜大卫:演员没有“退休”二字( 四 )


姜大卫说 , 他做导演就是想尝试拍摄不一样的电影 。 首先想拍跟张彻导演不一样的 , 因为拍武侠片永远拍不过师父 。 其次 , 他小的时候整个社会大环境不好 , 家里虽然是做演员的 , 也穷过 , 在屋子里翻半天也翻不出几块钱的苦日子也过过 。 他家附近就生活着很多社会底层的人 。 “说得伟大些 , 我想把这些拍出来给观众看 ,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看到社会问题所在 。 但观众接不接受就不一定了 。 ”
有意思的是 , 导演姜大卫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 在他之前的演艺生涯里也能寻到“伏笔” 。 早在成为张彻电影男主角之前 , 十多岁的姜大卫第一次担纲男一号 , 演的就是一部现实题材的黑白片——岳枫导演的《街童》(1960年) 。 这部由姜大卫、罗慧珠(严慧)、胡蝶领衔主演的电影 , 讲述了流浪街头的孤儿兄妹(大明、小红)失散又重聚的故事 。
虽然姜大卫较少执导古装题材作品 , 但由他执导的古装片《猫头鹰》和《独臂双雄》都各有特别之处 。 《猫头鹰》(1981年)集齐了三兄弟 , 姜大卫自导自演 , 秦沛担任制片兼主演 , 尔冬升写剧本署名“尔小宝” 。 该片恶搞了众多武侠片和外国电影 , 后来被称作香港影史上无厘头的鼻祖 。 影片的创作缘起三兄弟和曾志伟一起聊到要拍什么戏 , 因为都是拍武侠片出身的 , 就决定拿武侠片来开玩笑 。
“大家构思出了这个《猫头鹰》 , 把很多外国电影、武侠电影 , 古龙的、金庸的 , 都拿来改 , 开个大玩笑 , 拍了个无厘头的东西出来 。 不过票房不好 , 可能那时候观众还不接受吧 。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 , 《猫头鹰》的表现手法超前 , 当时的观众不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 但像古龙这样的创作者是能理解的 , 他并不介意自己的小说被恶搞 。 姜大卫说:“我记得我跟他(古龙)说过 。 有段时间我们走得很近 , 每天在一起喝酒 。 ”
古龙曾说过 , 他作品里的男主角得由姜大卫、狄龙来演 , 但实际上姜大卫演古龙笔下男主角的机会并不多 。 《独臂双雄》(1977年)算是其中之一 。 “这片子是我和王羽做的 , 古龙是编剧 。 我和王羽是师兄弟 , 都演过‘独臂刀’ 。 我们两个都是导演 , 我拍我的那段 , 王羽拍他的那段 , 大家戏在一起的时候 , 他是师兄 , 他做导演 。 ”
虽然姜大卫执导的电影未必卖座 , 但颇能成就演员 。 萧芳芳凭借电影《不是冤家不聚头》首次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听不到的说话》(1986年)是刘青云第一次出演电影主角 , 几年后他就大放异彩 , 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 聊起当年是如何找到还不算有名的刘青云来主演 , 姜大卫称:“当时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年轻人(刘青云) , 虽然不漂亮 , 但戏和气质都很不错 。 我想拍不一样的东西嘛 , 就想着找他来试试 。 结果我看对了 , 他后来真的非常成功 。 但那也不是我的关系 , 是他自己努力 。 ”
《黑雪》(1991年)之后姜大卫就没有执导过电影了 。 他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并非因为票房不好才不做导演 , 而是当时女儿要到加拿大上大学 , 全家移民去了温哥华 , 他手头的两个项目只能推掉 。 可第二年他就被师父张彻叫回来拍电视剧 。 为了兼顾工作与家庭 , 做了15年“空中飞人” , 直到2007年举家返港 。 “这15年里 , 我一拍完戏就飞过去 , 根本没时间做导演 。 等后来再想做导演时 , 发现我的手法、想法都跟现在的年轻一代脱节了 。 ”
如果这些年全家都在香港 , 他相信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不一样 。 “我是有点儿后悔(移民)的 , 当然也没有后悔药了 。 ”虽然不再做导演 , 但这些年他出演的影视作品不少 , 能近距离观察并感受到这个行业观念和技术的变化 。 “我的感觉是 , 现在拍戏我可以提建议 , 但不能拿主意 , 接不接受最终需要导演从各方面考虑后决定 。 ”如果想再从事电影幕后创作 , 他认为和年轻导演合作担任监制 , 是更可行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