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M北外滩艺术馆打破传统叙事,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培养民族自信

文|赖巧发
C3M北外滩艺术馆的大门仿佛一个“虫洞” , 甫一踏入便穿越时空 , 回到300年前的圆明园 。 近日 , 《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来到北外滩来福士3楼的C3M北外滩艺术馆 , 置身精美绝伦的古代珍宝中 , 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不朽风采 。
“梦回圆明”系列是C3M北外滩艺术馆开馆首展推出的圆明园主题沉浸式展览 , 该馆馆长兼策展人蔡史印表示 , 此次展览打破了博物馆固有叙事方式 , 采用新媒体、实物造景、互动投影等技术 , 从人文、艺术、科技的角度设置多元的互动体验 , 让观众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 建立真正的民族自信 。
|C3M北外滩艺术馆打破传统叙事,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培养民族自信
本文图片

科技+艺术 重现圆明园历史镜像
一直以来 , “重建圆明园”是探讨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热门话题 , 但在蔡史印看来 , 如果只是重建圆明园外观 , 而缺少当年的传世珍宝“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 据记载 , 圆明园有超过200万件宝物流落海外 , 而目前C3M北外滩艺术馆展出的圆明园文物 , 是蔡史印的父亲历经50多年收藏 , 从圆明园流失出去的国宝级珍品 。
|C3M北外滩艺术馆打破传统叙事,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培养民族自信
本文图片

在筹划“梦回圆明”展览时 , 蔡史印的团队将其父亲收藏的珍品置于馆内 , 竭力恢复当年圆明园的盛景 。 “圆明园是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 , 但圆明园被毁 , 当代人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当年圆明园最全盛时期的景象 。 ”蔡史印说 , “因此 , 我们在策展和设计过程中 , 希望把这些艺术精品置于当年的圆明园场景 , 让老百姓近距离接触更真实的圆明园顶级文化和艺术 , 体验当时皇帝在圆明园的生活 。 ”这也是C3M北外滩艺术馆成立的初衷 。
在筹建C3M北外滩艺术馆前 , 2006-2019年蔡史印曾任通用电气基础建设集团亚太区首席技术官和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在中国大陆的创始人和CEO;参与或直接运营管理了杭州东明白庐艺术馆、上海御承堂博物馆、宁波大学御承堂美术馆和宁波大学古陶瓷艺术学院 。 在这一过程中 , 蔡史印发现 ,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 , 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未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脚步 , 因此她想做出一些变革 , 把艺术与科技结合起来 。 “现代博物馆要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 就必须进行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创新 , 让人身临其境 。 ”蔡史印肯定地说 。
C3M北外滩艺术馆通过3D+实景的技术手段 , 以多媒体方式将文物与科技有机结合 , 让人“有沉浸式的感觉” 。 “当你走进我们的艺术馆 , 就像穿越时光隧道 , 置身于用技术重建的圆明园 。 ”蔡史印说 。 馆内还设计大量的互动游戏 , 以沉浸和互动的方式激发观众的兴趣 , 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中国文化、历史和艺术 , 让小朋友们寓教于乐 , 成人也不亦乐乎 。
【|C3M北外滩艺术馆打破传统叙事,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培养民族自信】但沉浸式博物馆在策展时存在极大的挑战 , 蔡史印认为 , 沉浸与安保是其中最突出的矛盾 。 “沉浸式就是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 , 但这会给安保工作带来难度” , 因此蔡史印在策展过程中与展陈总设计即台北故宫南院设计团队“御匠”展开了多番讨论 , 最终实现沉浸式和安保之间的最佳平衡 。 此外 , 文物在移动过程也存在风险 , 而C3M北外滩艺术馆内大部分文物通过3D摄影方式 , 在屏幕上360°展示文物全貌和细节 。
艺术+教育 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