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钩间距的大小,影响了中鱼率的高低,合理选择不跑鱼

饵料|钩间距的大小,影响了中鱼率的高低,合理选择不跑鱼

文章图片

饵料|钩间距的大小,影响了中鱼率的高低,合理选择不跑鱼

文章图片

饵料|钩间距的大小,影响了中鱼率的高低,合理选择不跑鱼

【饵料|钩间距的大小,影响了中鱼率的高低,合理选择不跑鱼】子线作为悬坠钓中的“消耗品” , 需要根据鱼情特点、目标鱼大小合理选择 。 主要是3个因素:长短、粗细、钩间距 , 在垂钓中3者有变化时 , 对垂钓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 子线的粗细最好选择 , 无非是钓大鱼用粗线、钓小鱼用细线 , 但是要注意子线粗会比较硬 , 挡口的现象会比较严重 。 所以如果粗线直接奔着大鱼去的 , 需要做好全天一口没有的准备 。 如果使用细线 , 鱼口会好很多 , 但是碰上大鱼必定断线 , 对野钓来目标鱼大小都有 , 确实非常纠结 。

先介绍下子线长短的选择技巧 , 子线的长短不同时 , 入水之后的“动作幅度”是完全不同 。 子线越长 , 到位的时间就越长 , 摆动的幅度就越大 。 这就会给中上层杂鱼更多的时间追上饵料 , 从而容易出现饵料不能正常到底的情况 。 换句话说 , 长子线因为摆动幅度和时间的问题 , 非常适合拉小鱼 , 因为动态的效果更好一些 , 这也是飞铅钓的原理 。 当然 , 长子线的摆动也只有饵料比较轻的时候才成立 , 如果饵料很重就算子线很长也能快速到位 。 所以防止杂鱼闹窝时 , 增加饵料比重 , 减少子线长度 , 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 对中上层杂鱼比较有效 。

子线的长短选择 , 其实跟钓法也有很大的关系 。 子线跟主线一般来说是有区别的 , 主线讲究的是有“刚性” , 没什么延展度 , 目的在于提竿时动作可以快速传递 。 手竿可能影响并不大 , 但是路亚等长线钓法时会非常明显 。 子线一般是有延展性的 , 目的在于提竿中鱼之后有个缓冲 , 可以减少断线的情况发生 , 这就导致长子线好像比短子线更结实的效果 。 其实拉力是一样的 , 关键在于子线越长延展性就越好 。 所以说野钓大鱼时 , 其实可以使用较长的子线 。

长子线的优势还在于铅坠距离水底很远 , 可以防止出现铅坠就在鱼头附近晃动的情况 , 铅坠有更好的隐蔽性 , 不至于把鱼吓得不敢吃钩 。 如果使用铅坠躺底的钓法时 , 为了确保漂相传递快速 , 最好还是使用较短的子线 。 躺底的子线更不容易出现挡口的现象 , 虽然延展性不如长子线 , 但是可以使用更粗的子线躺底 , 也能弥补短子线好像更容易断的现象 。 所以说子线的长短选择 , 不能脱离的垂钓方法 。 而钩间距 , 其实也有大致的特点 。

钩间距的基本要求是上饵之后2个饵料不能挨着 , 尤其是在使用面饵的时候 , 这是钩间距的最根本要求 。 如果是钓底 , 钩间距通常不建议太大 , 1.5-2个鱼钩的距离就比较合适 。 到底之后双饵是有一定距离的 , 不但不会出现双饵靠太近的情况 , 也能提升中双尾的几率 。 如果是钓浮 , 钩间距需要大一些 , 否则不方便鱼儿下口 。 比较特殊的时浮钓鲢鳙 , 通常钩间距至少半个鱼头大小才行 。 因为钓鲢鳙的原理是上饵雾化下沉 , 把下钩藏在雾化带中 , 鲢鳙过滤悬浮颗粒时会把下钩喝入口中 , 所以钩间距一定要大 。 还有就是如果使用浮钓草鱼 , 尤其是使用嫩草、蔬菜时 , 钩间距也一定要大 。

比较特殊的是钓鲤鱼 , 部分钓友还喜欢使用没有没有“钩间距”的子线 , 确保双饵都处于躺底的状态 , 其实通过调漂也能达到这种效果 。 敬请关注收藏点赞 , 每天准时更新 , 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