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借端午节礼赐婚?怎么看都有仗势欺人之嫌

元春封妃后的第一个端午节 , 她做了两件事 , 一是“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 。 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 , 唱戏献供” , 二是赐了端午节礼 。 就因为端午节礼宝玉的“同宝姑娘的一样” , 不但书中的宝玉表示不理解 , 书外的读者也是议论纷纷 , 最为主流的声音是“元春意在赐婚 , 表示她支持金玉良姻” 。
|《红楼梦》|元春借端午节礼赐婚?怎么看都有仗势欺人之嫌
本文图片

这种声音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广为流传 , 是因为很多读者把红楼的主旨定位为“木石”与“金玉”之争 , 认为元春背叛了曾经亲自教养她的祖母 , 偏向于母亲 , 于是借赐端午节礼的机会力挺“金玉” 。
先不论红楼的主旨是否为“木石”与“金玉”之争 , 单从原著中对元春的种种描述来看 , 她的赐婚之举都于情不合 , 于理不通 。 如果一定要强行解释的话 , 那也只能解释为她在仗势欺人 。
元春对宝玉寄予厚望 , 从情理上她都希望宝玉能娶一个有仕宦资源的妻子 。
父母之爱子 , 则为之计深远 , 元春和宝玉虽然是姐弟 , 但因为年龄相差很多 , 书中说他们“其名分虽系姊弟 , 其情状有如母子” 。 作为贾府第四代的长姐 , 元春不但自己在诗礼教育下成长为“贤孝才德”的优质女子 , 而且注重对幼弟宝玉的培养 。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 , 三四岁时 , 已得贾妃手引口传 , 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 ”这元春相当于宝玉的启蒙老师 。
元春入宫 , 并非她本人的意愿 , 完全是为家族着想 。 为了家族的未来 , 她不得不放弃“安富尊荣”的生活 , “去那到不得见人的地方” , 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一步步走到了皇妃的位置 。
|《红楼梦》|元春借端午节礼赐婚?怎么看都有仗势欺人之嫌
本文图片

受当下影视剧的影响 , 很多读者以为皇妃意谓着权势和享受 , 其实恰恰相反 , 位置越高 , 责任越重 。 如果说之前的元春是心忧家族 , 那么 , 做了皇妃之后 , 她就变成心忧天下了 。
这在她省亲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
在省亲时 , 元春原本把宝玉所拟的“稻香村”改为“浣葛山庄” , 但因黛玉所写的“一畦春韭绿 , 十里稻花香 。 盛世无饥馁 , 何须耕织忙” , 元春重新改回了“稻香村” 。
这一改 , 充分体现了元春心忧天下的大格局:身为皇家人 , 其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为百姓创造“盛世无饥馁 , 何须耕织忙”的安乐环境 。
没错 , 所有的岁月静好 , 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 百姓的岁月静好 , 都是为政者在负重前行 。
元春亲自教授过宝玉 , 深知宝玉“聪明灵慧 , 略可望成” 。 贾府能拥有上百年的“赫赫扬扬” , 正是因为先祖宁荣二公心忧天下 , 创造了一个盛世 , 所以“至今知黎庶忆宁荣” , 百姓对二公感恩戴德 。 但是 , 君子之泽 , 三世而衰 , 五世而斩 , 元春宝玉姐弟恰好处在第四代 , 身负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 也就是说 , 如果第四代不努力 , 那么五世而斩就是必然的命运 。 如果第四代愿意努力 , 那么还可以借助先祖的余荫 , 让家族重新兴旺起来 , 从而也能更好地“辅国治民” 。
这是历史赋予宝玉的使命 , 而他又格外地“聪明灵慧” , 担得起这份使命 。
|《红楼梦》|元春借端午节礼赐婚?怎么看都有仗势欺人之嫌
本文图片

所以 , 元春在省亲时 , 在时间那么短暂的情况下 , 还要抽出一大段时间来当面考宝玉 , “使我当面试过 , 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