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是一个可资佐证的例子 , 这部从立项到上映仅仅相隔两个月时间的电影 , 背后是以三个导演交叉执导、5000人剧组共同作业为保障的 , 制作流程更是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重要的民营电影公司 。 到《长津湖》时 , 这些幕后投入再次被刷新 , 谈到拍摄过程 , 监制黄建新对《中国新闻周刊》津津乐道地细数着自己麾下1.2万人的工作团队、80 多家技术公司以及如何解决100多辆车的停放问题和7000多人的吃饭问题 。 就中国当下的电影工业体量而言 , 如此庞大的调度 , 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
2018年 , 无论是对电影的管理 , 还是对中国电影的定位 , 从行政管理关系的调整 , 到方向明晰的发展思路 , 都表明电影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 正如学者戴锦华对《中国新闻周刊》所说 , 主旋律的涌现不单纯是商业选择的问题 。 因此 , 当2020年、2021年进入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百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的重要节点 , 主旋律的集中呈现就更加可以被理解为中国电影无可回避的任务与职责 。
除了政策与商业的共振和配合 , 社会情绪是催生主旋律作品的另一个基础 。 民众整体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在近十年里不断提升 , 从而与主流价值观引导下的精神生活 , 愈加紧密地构成一对互为因果的关系 。 博纳影业的董事长于冬说:“主旋律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 , 而是与大众流行文化形成一种默契 。 ”吴京则直接为这种默契作出了更具体的解释:“《战狼2》有今天的票房 , 不是我个人的艺术成就 , 是观众和我一起创造了历史——观众心里这把干柴已经晒得透透的了 , 只不过我点了一根火柴 , 把观众点燃了 。 这是中国人爱国情绪的一个爆发 。 ”
年轻一代的90后和00后 , 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电影学者毛尖曾在一次采访中指出:“中国的情形是 , 青年文化和主流文化从来没有形成对立或对抗关系 , 基本是平行而动 。 而当代的情况则更加特殊了 , 以B站为代表的年轻人 , 这些年反而是主旋律的护旗手 。 ”作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主体受众 , 青年群体的喜好和需求往往决定着文化产品的趣味和形态 , 同时他们之中参与到文化生产的那部分人 , 反过来又会制造更多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内容 。
国际格局的变化也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外部条件 。 制片人方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他认为国内的主旋律电影里有一部分推力来自外部:“特朗普上台以后 , 反而给了主旋律机会 。 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民族自尊心 , 爱国主义有民族主义(的成分)在里面 。 尤其抗美援朝的几个大制作一定是与此相关的 。 ”
后疫情时代 , 这种情绪势必会得以延续 。 国内抗疫的成效与经验 , 对全社会的自信是一次新的提振 , 被病毒纠缠和压抑的内心感受也需要昂扬振奋的出口进行宣泄 。
寒冬时节的大浪淘沙
三年前 , 在和影视策划人谭飞的一次对谈中 , 制片人方励说疫情可能会使中国电影倒退10~15年 。 如今 , 他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
这份忧虑并非过度的悲观 。 由于电影制作的长周期性 , 即使疫情在未来彻底消散 , 所有的筹备和开机工作也不可能全部立马启动 , 已被扰乱的电影生产节奏需要一段充足的调整时间 , 在此之前 , 市场将继续面对一段时间的“片荒” 。 受众观影信心的恢复与经济全局的整体复苏 , 也是中国电影必须接受和耐心等待的现实 。 这个过程中 , 主旋律电影无疑依然会是承载市场大盘的主力 , 从目前可见的待映名单来看 , 《你是我的春天》《检察风云》《坚如磐石》《猎狐行动》《无名》等主旋律作品仍在票房和口碑方面具有值得期待的竞争力 。
- 演技|杨紫琼新电影上映好评如潮本人演技在线霸气十足
- 姐妹|尹桂芳及“舞台情侣”的经历也被谢晋编进电影里
- 全球|2021年全球最佳爱情电影,你看过的恐怕不超过3部
- 电影|2022年,“麻瓜”终成了韭菜
- 电影|《神奇动物3》:魔法世界卷土重来,带你梦回纯真年代
- 电影|邓布利多之谜在哪里?
- 电影|凭《小苹果》走红的筷子兄弟,为何肖央人生开挂,王太利被遗忘?
- 电影|你知道不沾锅有毒吗?这部《黑水》告诉你,金钱面前真相不值一提
- 因为|你看不懂王家卫文艺范电影?很正常,连主演也看不懂
- 电影|神奇动物3首周票房超6200万,小雀斑又拿了个奖,电影再现扭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