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一、之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写这种笔画与笔画之间全不粘连的字 , 是检验临帖水平的好题目 。 如果在书写的时候不知使转 , 只是一笔一画地凑 , 整个字必然了无生气 。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二、月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三、帝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之前写的“《九成宫碑》日课”专栏文章下面 , 我看到了一条留言 , 道是“《九成宫碑》的钩都呈三角状 , 显得很古雅 , 你写得不像 。 ”
看到这条留言的时候我不禁想起小时候闹过的一个笑话 。 话说那天几位长辈在家闲谈 , 其中一位说起我的长相 , 跟我父亲颇为相似 。
我不经意地接了一句话:“我爸爸就是长得像我呀!”话音未落 , 听到的人都笑出来了 。 我当时小小年纪 , 也不知道这帮老辈子都在笑个什么劲——我爸爸是长得像我嘛!
看到那句“你写得不像”的时候 , 我突然也像当年的那些长辈们一样想要笑 , 但我憋住了——毕竟这种颠倒因果的事儿 , 我小时候也干过哦!
言归正传 。 我们今天看到的《九成宫碑》拓片——顺便说一句闲话 , 临《九成宫》 , 我习惯用影印故宫博物院藏的李祺本 。 虽然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藏于日本的听冰阁本为宋拓 , 要早于明拓的李祺本 。 但我更偏好李祺本的厚重而非听冰阁本的痩硬——是在书丹的字迹上雕刻而成 。
因为有了雕刻这道“以刀拟笔”的工序 , 拓片上的字形较之墨迹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走样的 。 尤其是运笔的细节 , 粗糙的刀法很难准确地把它们表现出来 。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透过刀锋看笔锋 , 而不是拿着自己的笔锋去模仿拓片上的刀锋 。 以“帝”字为例: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我认为 , 拓片上被圈出的这一笔有很大可能是刻走了样的 。 它把左点刻成了一个小小的竖撇 。
“帝”字的这个左点 , 在楷书里有没有写做撇的呢?其实是有的 , 比如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就有这种写法: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把“帝”字的左点写作撇 , 是一种明显的残存隶意的书写方式 , 因为在隶书当中 , “帝”的那一笔照惯例就是这样写的: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石刻和书写墨迹的差异在哪里∣之月帝避
本文图片

(左图的“帝”选自《史晨碑》 , 右图选自马王堆帛书 , 它们的左点都是做撇来写的)
在楷书中参用隶书的笔意 , 是唐代书法家普遍的书写习惯 。 不但褚遂良 , 欧阳询本人也是这样做的(欧阳询写“乚”这个笔画的时候表现得最明显) 。
但是具体到这个“帝”字 , 我坚持认为欧阳询不可能像褚遂良那样 , 把左点写成撇 。
这是因为 , 隶书的结体都呈扁方形 , 换句话说就是字形的宽度往往大于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