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歌唱彻 乐韵悠长——从《折杨柳》到《送别》( 二 )


李白《忆秦娥·秋思》写闺怨主题:“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 。 秦楼月 , 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 , 咸阳古道音尘绝 。 音尘绝 。 西风残照 , 汉家陵阙 。 ”重阳节前天晚上 , 秦娥被呜咽的箫声闹醒 , 中断了一场团圆的美梦 。 月光从秦楼透进来 , 牵出了忧伤的记忆 。 那年春天 , 她和丈夫在灞桥折柳 , 伤心告别 。 人们都在乐游原上欢度重阳佳节 , 而她只能守望着咸阳古道 , 等待着丈夫的家信 , 却只看到西风残照之中 , 一座座汉代的陵墓 , 满心都是悲悯与无助 。 谱见《碎金词谱》卷十一 , 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 凡字调 , 今作bE调 。 音域为四(c1)—五(c2) , 八度 , 适中 。 板眼急则一字半拍 , 缓则一字三拍 。 “秦楼月”叠词前后用两个腰眼相连 , 将三个乐句串起来 , 旋律线拉长 , 更加凄清而哀怨 。 《阳关曲》与《忆秦娥》将友情与亲情 , 化作丝绸之路上坚韧的文化纽带 , 一头系着亲人漫长而执着的守望 , 一头系着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
隋炀帝在新开通的大运河两岸遍种杨柳 , 《折杨柳》与吴声、西曲结合在一起 , 颇有江南韵味 。 刘禹锡《杨柳枝》写道:“请君莫奏前朝曲 , 听唱新翻《杨柳枝》 。 ”新翻《杨柳枝》盛行一时 。 刘禹锡《纥那曲》:“杨柳郁青青 , 竹枝无限情 。 周郎一回顾 , 听唱纥那声 。 ”谱见《碎金词谱》卷三 。 客舟里 , 橹声中 , 游客唱起了《竹枝词》 , 岸上的行人驻足唱和 。 唱和词是什么?朱敦儒《添声杨柳枝》:“江南岸 , 柳枝 。 江北岸 , 柳枝 。 折送行人无尽时 。 ”谱见《碎金词谱》卷八 。 原来 , 柳枝 , 即是和声 。 运河两岸柳如烟 , 茫茫尽是相思路 。
《杨柳枝》还演变为《秋风清》《六令》《相思儿令》等多个词牌 , 音乐不断丰富 , 中原音乐与异域音乐、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南方音乐与北方音乐、文人音乐与民间音乐不断融合 。 《折杨柳》内容日益丰富 , 既有小令 , 又有中调和长调 , 还有组歌 。 《折杨柳》表现手法多样 , 既有宏阔叙事 , 又有小场景描写;既写军营 , 也写闺阁;既有男主角 , 也有女主角 。 《折杨柳》思想更加深刻 , 既写离别之悲 , 又抒兴亡之叹 。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 , 《折杨柳》词牌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学的典型代表 。
《送别》依古道 , 西风就东风
1905年到1910年 ,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 , 学习美术和音乐 。 他接触到美国作曲家J. P. 奥德韦创作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 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 , 词作家犬童球溪填写了日文歌词 , 改名为《旅愁》 。 李叔同很喜欢这首歌 , 将日文歌词翻译成中文 。 1915年冬 , 李叔同寓居上海 , 与好友惜别后 , 十分伤感 , 很快就改编了《送别》 , 写下了:“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 。 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 。 一瓢浊酒尽余欢 。 今宵别梦寒 。 ”李叔同对原曲作了细微调整 , 融合了中国离歌的意象 , 表现了朋友间深厚情谊 。 四十六字 。 双调 。 上下片各五句 。 上片是一幅典型的中国送别图 , 长亭古道 , 吹笛抒怀 , 直到夕阳西下 , 依然不忍分别 。 上片后二三句和三四句各两平韵 。 下片想象离别后的场景 , 知心好友零落天涯 , 晚上即是孤零一人 , 化用柳永《雨霖铃·秋别》词意 。 下片二三句押两仄韵 , 四五句押两平韵 。 韵位较密 。 句式有三言、五言、七言 , 参差错落 。 三言句式作一小节 , 五言句式作两小节并加两拍休止音 , 七言句式作两小节 。 相当于古谱诗词在读、句、韵处设底板 , 延为韵字长音 , 显得韵味悠长 。 小节线不破句 , 从容自如 , 娓娓道来 。 节奏为一板三眼 , 以一字一音为主 , “拂柳”“别梦”“山外”三词加前附点 , 以体现汉语平仄音的语感 , 增强音乐与情感的流动性 。 音域为d1—e2 , 九度 , 适合普通人歌唱 。 李叔同只将原曲几处两字一拍改成一字一拍 , 将一拍休止改成两拍休止 。 以一字一音为主 。 一字二音时 , 音高一般随汉语音调走向 。 如“亭”为阳平 , 调值为3—5 , 音高为g1—b1 。 再如“笛”为阳平 , 调值为3—5;“声”为阴平 , 调值为5—5;“笛声”音高为c2—e2 。 音域随意象空间分布 。 一般近景、实景音域较低 , 远景、虚景音域较高 。 如:“长亭外 , 古道边”为中上部空间 , 音域为g1—e2;“芳草碧连天”为下部空间 , 音域为e1—g1;“天之涯 , 地之角”为虚的、远的空间 , 音域为c2—e2 。 李叔同修改和编配《送别》 , 自觉运用中国旧体歌词之声韵组织规律 , 配以美国旋律 , 真如鬼斧神工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