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史编纂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无大量可供借鉴的同类著述 , 缺乏可供参考的编纂范式 。 编纂者虽然可以借助传统学问把握中国文学衍变之大势 , 但如何有效切入对中国文学衍变的书写 , 同时寻求可供参考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 则随编纂者的个性而各显神通 。 因此 , 我们看到黄人《中国文学史》兼具“传记体”色彩的“文学家代表”、兼具目录学意义的作品考辨及资料汇编、兼具选本学意义的“作品选”等旨趣选择 。 看到林传甲采用专题形式将“诸科关系文学者”与文学史有效融合 , 通过“附以鄙意”与“文典”式以身传教形成独特的个性旨趣 。 看到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因“个人承继风雅诗统而钞录汉魏诗歌” , 成书方式系钞录其另一著作《汉文典》 , 并以文字学及文章学作为编纂的两大指导思想 。
作者认为 ,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 在传统与现代的抉择中最终导向传统学术的现代改良之面 , 以适应形势所需 。 外来的“中国文学史”如何与传统学术进行接轨 , 如何成为编纂者践行其目的意图的工具 , 编纂者又在哪些方面对西方文学史理论进行取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深入把握近代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 亦有助于还原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编纂的诸多实情 , 以见彼时有志之士编纂中国文学史的艰辛历程 。
这对当下中国文学史编纂具有启示意义:中国文学史既是一种学术著述又是授课的重要教材 , 相关编纂不仅应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 亦需对与此相关的小学、经学、史学等关联性知识进行涉猎 , 以使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传统文史的经典特质及文化属性 。 当下中国文学史的编纂与讲授需要在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的情况下 , 以通俗易懂的作品讲解方式 , 兼及对传统文史知识的传授 , 形成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内在魅力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注|文脉流变与学术变迁】关注我们
- 韦茨曼设计学院|广受关注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
- 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关注|助力新兵迈好军旅第一步,他们先干好这件事
- 小鸟天堂|音乐剧《小鸟天堂》北京首演引关注
- |关注|高手在民间!这位非遗传承人有绝活
- |想要收藏和田玉?不要只关注收藏的数量,它的内涵价值更重要
- |【辞赋】品竹赋‖覃鸿杰
- |每周看世界|舞台之外,演艺新动向值得关注
- |中国社科院发布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现实科幻最受关注
- 艺术|回望江南文脉,《何绍基临张迁碑卷》等南艺展出
- |《清明奇妙游》中的西园雅集:文人风骨英雄气,中华文脉绵延千载的明文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