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出版人:寻找“未来的写作者”

|独立出版人:寻找“未来的写作者”
本文图片

傅兴文
|独立出版人:寻找“未来的写作者”
本文图片

|独立出版人:寻找“未来的写作者”
本文图片

涂涂
|独立出版人:寻找“未来的写作者”
本文图片

|独立出版人:寻找“未来的写作者”
本文图片

春日正是读书时 。 在纸质书被唱衰的喧嚣时代 , 独立出版却在静待知心人的邂逅 。 与崛起于千禧年前后、如今已形成成熟商业模式、并谋求资本运作的大型民营图书公司相比 , 独立出版还“很穷 , 但很有意思” 。 他们“用爱发电”、孤勇前行 , 努力追求做成功的出版同时 , 更要把出版这件事做成功 。
作为一家独立出版公司 , 乐府文化自2016年成立以来 , 相继出版了《中国故事》《诗人十四个》《秋园》等广受好评的书籍 。 从一年只出一本书 , 逐渐发展到了一年能出80多本 。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采访时 , 乐府创始人涂涂说 , “独立出版人更乐意带来更多的思想、文化资源 , 并替这一小块新的发现找到生存空间” 。 而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 , 挫折难以避免 。 最难熬的时候 , 涂涂本人拿不到一分钱工资 , 公司濒临崩溃 , 但他对书的“贪婪”从未停止 。
要找到“未来的写作者”
乐府文化出版的每一本书 , 扉页上都写着这样一句话 , “心里满了 , 便从口中溢出” 。
这是埃塞俄比亚一句古老的谚语 , 涂涂表示 , 乐府想表达的 , 是“一种充盈的感觉” , 作家心里是充盈的 , 才能写出一本书 , 才能传递给世界 。
独立出版至今 , 乐府推出了《秋园》《与病对话》《诗人十四个》《在雪山和雪山之间》《每个晚上 我都在办画展》等多位新人作家的处女作 。 涂涂坦言 , 乐府并非想要做成“处女作”品牌 , 而是要找到“未来的写作者” 。
“乐府文化出版的书不应该被分类 , 每一本书都有独立的生命 。 我们的主体核心是寻找优秀的写作 。 如果不谈文学、不谈理想 , 只谈市场 , 也要找到这些新的、优秀的写作者 , 他们会进入未来的阅读版图 , 他们是面向未来的” , 涂涂说 。
挖掘新人作家 , 并将出版想法落地成型 , 并非一件易事 。 涂涂讲到他“忽悠”新人作家阿龙写书的故事 。
“两年前 , 很多朋友都跟我提起过阿龙 。 我去找到他 , 他真的画得很好 , 我说我们可以做本书 。 他说 , 我画的这么差” , 没有答应 。 几个月后 , 涂涂来到阿龙家 , 又一次被赶走 , “他说 , 我画的这个东西怎么可能做书呢?”涂涂没有放弃 , 又过了半年 , 涂涂第三次在街上遇到阿龙 , “我又提到做书 , 他告诉我他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封给爸爸的信” , 涂涂认识到 , 这封信已经是一本书的雏形 , “它既是一种在大理的生活 , 也是对人间的记录和观察” , 阿龙终于被说通 。
最后 , 书名敲定为《每个晚上 我都在办画展》 , 乐府寻找了新锐设计师苗倩合作 , 整体做成了系带速写本 , 摊开裱壳 , 恰好组成一个完整的画框 , 每一页都被装裱 。 书籍出版后 , 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 豆瓣评分8.0 。
为了出版心目中的那些好书 , 涂涂“跑了很多地方” , 与作者们建立起了珍贵的友谊 。 《但是还有书籍2》记录了涂涂探访的脚步:去大理 , 请在梅里雪山白马山脚下和藏民一起生活了近20年的乔阳写书;去伙山农民画社 , 拜访画画的老奶奶们;去长沙 , 请绘本艺术家菜皋拿出沉淀多年的经折装绘本;去山东 , 找到民间文学搜集家董均伦和江源夫妇的后人 , 重新出版齐鲁大地上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 去江苏扬州、山东济南、广东东莞……寻找故事、倾听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