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英雄斯坦李,斯坦李谈蜘蛛侠( 四 )


“嘿,帕克!别这么快!我们可以让另一个人来拿指示牌!来吧,加入这场抗议游行!”
“我不去!我没时间!再说了,我也没什么要抗议的!”
“没什么要抗议的??你是什么啊——某种宗教狂热分子还是什么?”
“你怎么回事?你不是热衷于拯救世界吗?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翘课的好借口!”
“——或许你的照片会刊登在《新闻周刊》上!”

漫威英雄斯坦李,斯坦李谈蜘蛛侠

文章插图
在这一期连载中,在彼得·帕克表现出的对当时如火如荼开展的学生运动的疏离和怀疑背后,恰恰是蜘蛛侠的缔造者斯坦·李和合作艺术家、蜘蛛侠画师史蒂夫·迪特科的分歧 。也是在这一期连载之后,这两位1962年开始合作创造蜘蛛侠角色的传奇人物,开始分道扬镳,踏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后期的合作中,迪特科不仅负责画面,实际上也负责情节的设定,而斯坦·李的工作则是制作对话脚本 。这两位人物一直未对二人分道扬镳的原因做出解释 。但根据接班迪特科的艺术家老约翰·罗米塔2010年的证词 , 二人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都意见不一,包括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因素 , 所有事情,他们在角色设定上也无法达成一致……”
漫威英雄斯坦李,斯坦李谈蜘蛛侠

文章插图
迪特科借帕克之口表达的对于学生运动的怀疑,实则反映了在这个时期深刻影响他的作家、哲学家安·兰德的态度 。她对19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学生运动倡导者以及依靠国家过活的游手好闲之人充满厌恶,她在知名作品《源泉》中提出了“被动的人”的概念 , 意指通过对于他人道德准则盲目跟从从而逃避个人责任之人 。借由这一概念 , 安·兰德进入了美国的政治话语 , 并开启了关于盲从危险性的相关讨论 。不论是她的哲学还是小说,都极力强调个人主义、理性的利己主义以及彻底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 。她主张人们必须透过理性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和行动,个体有绝对权利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活,无须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反过来也不能强迫别人为自己牺牲 。
有趣的是,迪特科在1960年代早期接触到安·兰德的著作,恰恰是由于斯坦·李的推荐 。而斯坦·李自己也可能没有料到,这反而为二人日后不和埋下了伏笔 。在和斯坦·李分开后,迪特科专注于创作兰德式的客观主义的英雄 。他将自己后来创作的A先生视为这种英雄的理想型——追求黑白分明的道德原则 , 绝不允许道德模糊的灰色地带存在 。
漫威英雄斯坦李,斯坦李谈蜘蛛侠

文章插图
回到蜘蛛侠 。虽然斯坦·李和迪特科后期分道扬镳,但此前他们对于蜘蛛侠的人物设定还是有着大方向上的共识 。斯坦·李有意将蜘蛛侠塑造为一个充满困惑的年轻人 。在他和乔治·梅尔合著的《精益求精!斯坦·李的惊奇生活》一书中,他解释道:“彼得·帕克是第一位、可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内省的超级英雄,他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还自言自语 。”斯坦·李希望这位超级英雄能够在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他将其称为“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年轻人——蜘蛛侠——一位你也可能成为的超级英雄” 。如此看来,彼得·帕克的故事和他面临的困境,或许体现出了1960年代冷战秩序下美国公民,尤其是政治意识逐渐觉醒的年轻人的普遍心态 。萨尔瓦多·蒙德罗在写于1976年的《蜘蛛侠:自由主义传统下的超级英雄》文章中称,在1962-1967年之间,冷战外交政策统治美国 。这一时期 , 相较于公共服务,美国公民更加注重个人福祉 。1963年的一期漫画连载也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 , 蜘蛛侠出于个人目的——帮婶婶支付贷款而非社会福祉——和秃鹰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