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参政 日本天皇为什么没有实权了

古代日本的国家权力,曾经长期掌握在幕府手中 。如果是在古代中国,掌握实权的人在时机成熟时 , 就会取代失势的君主,自立为帝 。但日本的情况不一样,天皇号称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 在日本社会中享有独特的地位 , 所以幕府并不能贸然取而代之 。那幕府怎么才能合法地掌握权力呢?
幕府做的事情仍然是抬高天皇位置,具体办法是“尊王攘夷” 。但如果你对日本近代史比较熟悉就会知道,维新派推翻幕府统治,高举的旗号也是“尊王攘夷” 。
很多人会把“尊王攘夷”理所应当地看作维新派对付幕府将军的大杀器 。因为,“尊王”的口号说明 , 幕府将军窃取了天皇的统治权,那是非法的 。而高喊“攘夷”的口号,也说明幕府将军无能,不能尽职尽责扫清外来威胁 。你看,“尊王攘夷”这口号摆明了是在瓦解幕府统治的合法性 。既然这样的话,当初幕府将军是如何通过“尊王攘夷”来维持统治呢?
这还得说到中国的影响 。“尊王攘夷”出自《春秋公羊传》 , 意思是“尊勤君王 , 攘斥外夷”,后来传入日本,并实现本土化 。来看看幕府将军是怎么完成这套论证的 。
先看“尊王” 。这一点其实比较好理解,天皇是神的后裔,作为日本的最高权威无可争议,但天皇过于尊贵 , 世俗的琐事不应该烦劳天皇分神 。所以,幕府将军从天皇手上接过了“大政委任权”,行使驾驭各地诸侯和武士的权力,其他阶层则顺从幕府统治、安守本分 。总体上形成天皇代表神明,幕府行使权力的局面 。以前 , 幕府将军虽然也可以凭借武力 , 占有天皇的权力 , 压制地方的势力 , 但有了“尊王”的论证 , 通过拔高天皇的神性,让自己的世俗权力更加稳固 。
与“尊王”思想相辅相成的就是“攘夷”思想 。在江户时代,大致相当于明清时期,日本人认为除中国王朝以外,朝鲜、琉球都是低日本一等的“藩国” 。而日本列岛北方的虾夷族,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这些来到东亚地区的西欧国家更是未开化的“蛮夷” 。日本神国以天皇为首,有神明加护,绝不能与藩国、蛮夷等同,更不接受被压迫和威胁 。所以,以天皇为尊的日本必须要抵抗蛮夷,保卫国家的神圣性 。谁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
当然就是掌握强大军事力量的幕府将军 。从17世纪开始,日本做了一件事,就是模仿古代中国修史 。在古代中国,每当新的王朝建立,都要为前朝修史,通过给前朝盖棺定论,来强调新王朝的正统性 。所以,日本也想通过修史,来确立尊卑主从,稳定社会秩序 。经过一个世纪,皇皇巨著《大日本史》得以问世 。
编纂《大日本史》的一些学者认为,日本之所以能走出战乱,享受数百年的太平盛世,全都归功于天皇与将军之间的君臣关系顺应了“天命”,社会才井然有序 。他们坚信,普天之下,只有神国日本才能做出这种“创举” 。
在18世纪,从上层社会的幕府、朝廷,到深受儒家影响的中上级武士阶层都认为,只要幕府带头“尊王”和“攘夷”,那幕府统治的正当性就不会受到质疑 。换句话说,最初的“尊王攘夷”思想与幕府统治是互为因果的 。这相当于给幕府统治进行了一场精致的合法性论证 。幕府高举“尊王”大旗,通过拔高天皇的神性,使各地诸侯和平民继续拥护幕府体制 。
不过,“尊王攘夷”的口号其实是幕府将军身边的一颗隐形炸弹 。毕竟“尊王攘夷”的基础是“尊王”,整套理论的核心论述是“因为尊王,所以长治” 。到了幕府统治末期,随着社会矛盾加剧,再加上幕府一连串的外交失利、内政失误,“尊王攘夷”反而变成刺向幕府的尖刀 , 葬送了1000年的武士统治历史 。